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2日訊“稍等,請您停一下車,先掃‘場所碼’再進小區。”12月1日上午,氣溫接近0℃,在武昌區南湖街道華錦社區華錦花園小區西門,志愿者李竹青正在值守門崗。有些居民騎著電動自行車,掃碼不方便,李竹青拿著打印的紙質二維碼跑前跑后。見大家掃完碼,他總要挨個說一聲:“謝謝你的配合。”
李竹青(右)正在門崗值守。通訊員馬宏偉 攝
李竹青今年72歲,是社區小樂隊志愿服務隊隊長,也是當天的輪班志愿者。早上8時,他和另外8名隊員準時報到,網格員將他們安排到不同的門崗。華錦社區共有4個小區、7個門崗。為守護居民的安全,每個門崗都有物業、下沉黨員以及居民志愿者共同值守,提醒居民掃“場所碼”。
李竹青(左)正在門崗值守。 記者覃柳瑋 攝
據了解,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華錦社區積極運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發動社區居民參與疫情防控。社區黨委書記周林介紹,華錦社區是“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社區有文藝、助殘、巡邏、手工等各類志愿服務隊33支,“我們的33支隊伍全部參與防控工作中”。
李繼華(右)正在門崗值守。 通訊員馬宏偉 攝
參與防控工作以來,社區形體隊隊長李繼華值守了4次門崗,她總結出自己的值守經驗。“雖然大家都是老街坊,但不能因為是熟人就放松,不論是誰,進入小區我們都會提醒他們掃‘場所碼’。其次,我們也很注意用文明用語,大家出入都很匆忙,我們多說‘請、麻煩你、謝謝配合’能獲得更多理解。”每次值守,李繼華都能收到居民的點贊。
志愿者(右)正在引導居民掃場所碼。 通訊員馬宏偉 攝
11月30日值守時,寒風瑟瑟,雖然戴了手套,但李繼華還是會不時把手捂到嘴邊吹吹,她說:“社區是我家,守護自己家園的安全義不容辭。每次值守前,大家都爭著在群里報名,能參與社區防控,我們覺得特別光榮。天氣雖冷,但我們的心是熱的。”
(長江日報記者覃柳瑋 通訊員羅嘉柯 馬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