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子云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3月13日訊 從2015年以來,武漢本科及以上人才平均薪酬從5800元上漲至7710元,上漲幅度超過30%,漲幅在成都、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等5個城市中居首。13日,武漢市人社局發布了2018年度武漢就業景氣指數及分析報告,該報告公布了以上數據。
報告顯示,去年武漢就業景氣指數111.15,與2017年基本持平。雖然下半年就業壓力不斷顯現,但新興業態逐漸發力,拉動高質量用人需求。
全年穩定,下半年就業壓力顯現
據介紹,為了給就業提供決策參考,從2015年開始,市人社局聯合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編制并發布武漢就業景氣指數。該指數通過對反映武漢就業創業情況的重點指標進行技術處理而生成,包括1個綜合景氣指數、6個支撐景氣指數、23個子景氣指數。每個指數的基準線為100,高于100的就業景氣區間,包括穩定區、擴張區;低于100的為非景氣區間,包括收縮區和困難區。
2018年就業景氣指數從上年的111.35略微下滑至111.15,仍保持在擴張區。去年武漢市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增長,武漢城鎮新增就業21.9萬人,創歷年新高。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4%,比上年度降低0.73個百分點,也處于近20年來最低水平。
從年內4個季度來看,二季度就業景氣指數達到全年峰值,下半年指數呈現緩步下滑態勢,就業總量壓力和就業結構性矛盾也有所顯現。
從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看,求職人數和崗位需求數分別為15.54萬人和20.36萬人,與2017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5.1%和10.9%,供需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從失業動態監測情況來看,全年企業總體用工數量同比下降3.63%,特別是汽車、機械制造等制造業企業用工數量下降明顯,全年吸納就業人數同比減少8%。
5G、產業互聯網需求火爆
新興業態、民營經濟、大型企業對就業的支撐作用在不斷增強。5G時代,5G通信人才需求加大。數據顯示,天馬微電子、烽火等光谷地區通信企業用工缺口達7000人左右。產業互聯網的火爆也帶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人才的需求,調研顯示,在目前人才需求增幅最快的15個崗位中,人工智能相關崗位就占據了1/3。
隨著武漢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加快,企業對求職者要求更高,對高學歷、高技能、服務型人才需求增大,對受教育程度低、技能單一的人員需求逐步減少。數據顯示,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分別占崗位總需求的14.6%,同比增加2.3個百分點;企業對商業和服務人員的需求占29.5%,同比增加1.4個百分點。企業對技術人員的需求還體現在薪資待遇上,2018年,企業技術人員薪資標準在6000元/月,而管理人員和普通工人薪資標準分別在5000元/月和4000元/月。
民營經濟和大型企業更受求職者青睞。從對743家企業的失業動態監測情況來看,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同比增幅7.07%,在所有類型企業中增幅最大,且越來越多的高知、海歸更愿意選擇去民營企業就業;超過千人的大企業人員增幅最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大企業的“安全系數”更大,更受求職者歡迎。
薪酬漲幅同類城市最大,學歷越高越有優勢
快速上漲的薪酬,也讓武漢在城市競爭中頗具優勢。從調研來看,武漢去年用工薪酬有一定上漲,部分制造業企業工資有10%左右的漲幅,從人才學歷來看,學歷越高漲幅越大,博士的平均薪酬上漲幅度接近20%。
從2015年以來,武漢本科及以上人才平均薪酬從5800元上漲至7710元,上漲幅度超過30%,漲幅在成都、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等5個城市中居首。不僅薪資在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吸引求職者、留住員工設置了加班費、夜班津貼、營養津貼、餐補、工齡工資、全勤獎、績效獎等員工福利,企業提供的住宿、交通等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備。
大學生留漢取得實效。2018年留漢大學生達到40.6萬人,再創新高。大多數人對武漢的發展前景和就業形勢持謹慎樂觀態度,在評選的求職者最青睞的15個城市中,武漢位列全國第8,較上年的位次有所上升。愿意留在武漢就業的人士普遍認為,武漢就業機會在增多,崗位質量在逐步提高,生活環境有較大改善,出行方便,買房安家也相對容易。(記者 章鴿 實習生 孟星辰 通訊員 金睿)
【編輯:葉子】
(作者:章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