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記者王雪 鄭汝可
40年改革開放,武漢闊步向前,但是對標國內先進城市仍有差距。全會提出,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瞄準群眾訴求和企業需求,強化擔當作為,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別的城市有的,我們都要有;別的城市沒有、我們具備條件的,要積極探索創新”。
全會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先進做法被多次提及。以深圳為標桿,圍繞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化政府、市場、社會協同體制機制改革;浙江省全力打造一體化辦公平臺——浙政釘,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機構一體化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上海提出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強化低效率用地退出;學習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經驗做法;借鑒中新天津生態城,突出國際園區特色,突出綠色高端產業。
“市場引領、創新驅動”,4個“千億元計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全會提出,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干的就讓企業干,讓市場真正發揮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制度創新成為深圳經濟高速發展最重要的動能之一。
深圳始終堅持“小政府、大市場”理念,堅持市場引領、創新驅動的基本原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商環境改革、“放管服”以及數字政府建設等,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各類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以及透明度,不干預企業日常運營,更多通過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引導資源配置和行業行為,使企業始終保持強勁的創新動力和活躍的創新氛圍。做到市場不斷做“加法”、政府不斷做“減法”。
2018年,深圳推出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20條政策措施,在制度創新的驅動下,深圳每千人擁有企業151戶,“創業密度”高居全國第一。
12月4日,深圳還推出《關于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個“千億元計劃”。
深圳為創新活動提供有效的市場環境,通過行政和立法手段來規范市場行為,鼓勵企業依靠創新、專利等知識產權獲得持續增長動力;扮演企業創新推動者的角色,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降低創新門檻;構建創新的支持體系,引發全國甚至是國際創新成果向深圳匯集。
深圳做法:小政府、大市場
市場不斷做“加法”、政府不斷做“減法”
2018年,推出《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關于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街鄉有了吹哨權,亂停車等痼疾迎刃而解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這是北京在機制上的創新: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形成到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打通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這項機制通過街道鄉鎮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使社會治理重心進一步向街鄉下移,使問題發現、處置更加及時有效。
目前,北京建立了各區委、街鄉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工作機制,作為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的議事協調平臺,負責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引領駐區單位黨組織共抓基層黨建、共商區域發展。
北京做法:街鄉吹哨部門報到
北京市各區、各街鄉依托“吹哨報到”機制,發現、處置問題更加及時有效,亂停車、違建等痼疾難點取得新突破
高質量利用土地資源,低效用地要退出,閑置用地要盤活
優化產業用地供給,不斷提高城市經濟密度——上海已開始積極探索。
2018年11月,上海出臺《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以此推動多主體、多形式的“騰籠換鳥”,通過建立資源利用效率評價標準,以及土地、財政、金融等差別化引導,明確政策支撐體系,促進要素資源聚焦實體經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為提高經濟密度,上海將圍繞資源投入、產業創新、空間集約、集群發展、政策配套等,構建起集產業鏈、創新鏈為一體的經濟要素體系。
《意見》明確,建立起市級統籌機制,促進資源向重點區域、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加快建設強度高、創新濃度高、經濟密度高的“產業新區”。
《意見》還明確,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強化低效用地退出,開展低效產業用地綜合治理和退出專項行動。
上海做法:提升經濟密度好地段做好產業
2018年,上海出臺《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的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盤活存量土地,多舉措“騰籠換鳥”
五級機構一張網辦公,超百萬人使用“浙政釘”
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做到“對外服務一個網站一個App,對內辦公一套系統一個平臺”。浙江利用掌上辦公系統,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機構辦公一張網。
記者了解到,現在,浙江省政府、省屬委辦廳局機關和全省11個地市都在“浙政釘”上進行工作溝通和協同辦公,打造辦公一張網,充分挖掘“浙政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嵌入應用作用,對涉及多部門、多環節的“一件事”改革進行“化學融合”,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各部門辦事人員之間可實時交流、實時監督。
比如杭州市余杭區利用視頻電話進行全球招聘網上面試,參加面試的92位應聘者分散于亞歐美非等世界各地,均未來到現場,余杭區通過視頻電話和遠在歐洲、北美洲、非洲的面試者進行溝通交流,畫面始終保持流暢清晰、音畫同步。
浙江做法:掌上辦事“浙里辦”和掌上辦公“浙政釘”
利用掌上辦公系統,浙江省政府、省屬委辦廳局機關和全省11個地市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機構都在“浙政釘”上協同辦公
生態城建設信息化,一根智能燈桿監測過往車輛
武漢提出高標準建設中法生態示范城,或許可以借鑒中新天津生態城,突出國際園區特色,突出綠色高端產業。
1/3鹽堿荒灘、1/3廢棄鹽田、1/3污染水體的“生態禁區”,這是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前的模樣。如今,這里已成長為一座綠化覆蓋率超過50%、人口達到10萬人的宜居新城。
自建設之初,這里就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26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目前,中新天津生態城正在編制世界領先的智慧城市規劃,搭建覆蓋全城的信息化基礎網絡,實現5G移動網絡試點、無人超市、無人售貨車等智慧應用場景的觸手可及,不久還將推出無人餐廳、無人藥店。400組智慧燈桿可以將收集的各類信息匯總到生態城運維系統。
天津做法:搭建覆蓋全城的信息化基礎網絡
400組智慧燈桿可以將收集的各類信息匯總到生態城運維系統
本文制圖: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