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由武漢仲裁委員會主辦、湖北得偉君尚(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律師事務所協辦的“金融風控與網絡仲裁”專題研討會舉行。長江日報記者參會獲悉,金融領域中的借貸糾紛案當事雙方,若申請網絡仲裁,最快一天可結案,而采取傳統仲裁方式,一般要二至四個月。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保險、銀行等金融業借貸業務發展迅猛,部分金融行業因監控不力,引發了較多借貸糾紛,造成仲裁、訴訟頻生。如何及時防控這些風險,維護金融有序秩序,成為了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武漢仲裁委員會推出的網絡仲裁新模式,力爭將法律風險防患于未然。在金融借貸中有風控需求的當事人都可前往武漢仲裁委員會網絡仲裁二級站點——湖北得偉君尚(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律師事務所,辦理網絡仲裁的相關服務。
據了解,網絡仲裁案件中立案、組庭、開庭、證據材料的提交、裁決書的送達等均通過線上操作。武漢仲裁委員會武仲云平臺通過身份驗證、人臉生物識別、CA認證等技術固化電子證據,確保辦案質量,最快可以一天審結案件。
武漢仲裁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仲裁是金融領域解決糾紛的主要方式,開展“互聯網+”仲裁是仲裁委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做好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措施。該負責人透露,從2014年開始,在“互聯網+”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背景下,武漢仲裁委員會正式啟動了互聯網+仲裁的探索,多年的創新探索中,逐漸形成了清晰、完善的互聯網+仲裁發展戰略。未來,武漢仲裁委員會還將進一步完善平臺,建立便捷高效的金融爭議解決機制,提高金融糾紛案件處置效率,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為金融領域的各方當事人提供保障他們合法權益的爭議解決途徑,從而及時有效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