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2025年八里坪遺址的發掘工作,進一步驗證了八里坪遺址中壕溝內圍合的區域是整個聚落的核心建筑區,其功能類似陶寺的宮城。中壕溝內存在不只一處大型建筑,而是功能上有聯系的一組建筑群。
八里坪遺址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八里村與廟坡村之間,遺址面積不小于100萬平方米,是山西高原東南部規模最大的核心聚落,包含廟底溝二期、龍山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三個階段的遺存。經過五年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確定了遺址在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距今4300年左右)即規劃了內中外三重環壕。
八里坪遺址2025年的發掘工作,沿著2023至2024年發掘的建筑基址(FJ2)東部布設探方,主要目的是確定新發現建筑基址(FJ3)的年代、結構以及與FJ2的關系。

FJ3位于FJ2東部,南北向,臺基表面被龍山時期文化層疊壓或被龍山晚期灰坑打破。殘存部分形狀不規則,南北長11.25、東西寬8.2米,清理發現8個柱洞(因解剖示意圖上留有7個)。FJ3基礎部分南北長20.2米。經過解剖發現,FJ3營建方式與FJ2基本相同:先挖基槽,后用純凈的紅褐色、黃褐色土逐層起夯,共夯筑11層,至同一水平面后開挖柱洞,最后鋪墊紅褐色土。根據已有發現推測:FJ3是FJ2同時期的附屬建筑,在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同時規劃營建。與FJ2被龍山晚期規劃的制陶作坊區打破情況相似,FJ3也被龍山晚期陶窯打破,顯示兩組建筑廢棄時間相同。
發掘和解剖過程中在FJ3廢棄堆積內出土玉環(殘)、玉錐形器、玉錛(殘)、人面形鋬手等高等級遺物。與2023—2024年發掘FJ2廢棄堆積內出土玉環、白陶鬹足、板瓦殘塊的情形如出一轍。再次驗證了這組建筑的等級應為宮殿式建筑。

△玉環(殘)

△人面形鋬手
本年度的發掘工作也為考古人員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驗證FJ2的西部是否有與FJ3年代相同的附屬建筑;其次,確定FJ2-FJ3南部是否有其他同時期的附屬建筑或設施。由于建筑基址保存較差,中壕溝內大部分區域耕土層下即是早期遺跡,遺跡本身又被龍山晚期的遺跡打破,普通的鉆探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繼續以探溝或探方發掘的形式解決建筑的布局和年代等關鍵問題。
(總臺記者岳旭輝董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