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李亞茹 張祖悅 孟婧
秋光正好,菊香滿庭。
2025年11月16日,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敏與國家金牌導游張玲聯袂做客武漢圖書館“社科講壇”,以“滿城盡帶黃金甲:從文學名篇到百姓園林的菊花審美”為主題,帶來一場沉浸式文化論壇。本次講座特別將講堂設在了武漢動物園,讓讀者在秋菊疏影與萌獸相伴的自然景致中,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審美之旅。

講座伊始,張玲以“提到菊花,您首先想到什么?”的問題切入,引出菊花“隱逸”“高潔”“長壽”的核心意象。徐敏教授則從學術角度,糾正了大眾對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誤解,她指出,“落英”指的是初開的鮮嫩花瓣,“餐菊”是屈原滋養美德的精神儀式。徐敏還指出,南宋胡少淪曾將菊花的美德總結為“七美”,其審美根植于實用價值,《神農百草經》早有菊花藥用的記載。她以屈原、陶淵明、黃巢三位詩人為脈絡,解讀菊花意象的嬗變:屈原“餐菊”是滋養美德的精神儀式,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讓菊花綁定隱逸理想,黃巢詩句的豪邁則與武漢英雄城底蘊遙相呼應。

談及江城菊韻,二人細數武漢與菊花的深厚羈絆。徐敏梳理出武漢菊展的百年脈絡:1861年漢口開埠后的中西合璧風尚,1930年武大“菊社”雅集,再到1956年首屆金秋菊展。她特別提到,正在舉辦的第42屆金秋菊展(展期:11月1日至30日)設17個展點,1000余種、60萬盆菊花鋪展街巷,漢口江灘有迷你黃鶴樓菊藝造景,武漢動物園展區打造童趣花海,本土品種“盤龍”“黃鶴銜珠”驚艷亮相,讓楚地千年菊韻在秋日綻放。

如何將菊之雅趣融入日常生活呢?張玲分享了武漢人泡菊花茶的訣竅:選用本地早黃菊,80℃熱水沖泡前先溫水洗菊、醒花,加枸杞冰糖中和寒性。二人還提到,如今武漢菊展通過“云上賞菊”直播、重現“斗菊”風俗等形式,讓傳統煥發新生。

據悉,本次講座由武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武漢圖書館主辦,武漢動物園承辦。講座不僅讓市民讀懂了菊花的千年浪漫,更感受到了武漢“傲霜堅韌”的城市氣質,成功推動了“花卉+文旅”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