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含在玄俠劇底色中的眾生相
——評電視劇《水龍吟》
文|袁安燁
近日,玄俠劇《水龍吟》在海內外多個平臺播出,開播首日僅8小時,播放量就突破8000萬,微博話題量飆升至8.3億,空降貓眼劇集熱度榜榜首。
該劇改編自藤萍的小說《千劫眉》,由陳宙飛、錢敬午導演,羅云熙、肖順堯、敖子逸、方逸倫、包上恩、陳瑤、林允等演員聯袂演繹。講述了從“異境”來的神秘高手唐儷辭卷入江湖滅門血案的陰謀,他經歷“被構陷、入局、蛻變”的過程,最終從獨善其身的局外人轉變為心系蒼生守護者的故事。

《水龍吟》自開拍起就有著較大的關注度,原著粉、演員粉對該劇都抱有較高期待,甚至有網友預言該劇是下一個《蓮花樓》,這些言論表明了大家對這部劇的看好,但同時也給主創團隊帶來了較大的壓力。與原著同作者的《蓮花樓》成績斐然相比,那《水龍吟》是否也能獲得觀眾的喜愛呢?結果顯而易見。
人性祛魅:非黑即白外的正邪新解
《水龍吟》打破了“非黑即白”的角色設定,主角不再是絕對意義上的好人,反派也不是毫無緣由的壞,所有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立體的“人”,想要讓紙片人立體起來,那編劇就要賦予他們“人性”。

就像劇中主角團的池云說自己是邪魔外道,唐儷辭是妖魔鬼怪,沈郎魂也不是什么好人一樣,正因為他們三人都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好人”,所以他們才能走到一起綁定成為三人組。劇中的反派柳眼也是個悲情復雜的角色,他原本是治病救人的醫者,卻因誤會唐儷辭殺害師兄方周而“黑化”。在這部劇中主角團不是什么好人,反派的壞也是基于自己的立場,配角們也有自己的故事和選擇,他們的人設飽滿,被編劇賦予了血肉。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劇中的正派與反派似乎不像以往的電視劇里那樣立場鮮明。就像中原劍會的俠女鐘春髻,她充滿正義感,卻因做好事,慘遭卸職,她的師傅邵劍主對她說“誰告訴你做正確的事就不需要付出代價了”,這并不像一個名門正派的大俠教導徒弟的話。編劇將臺詞寫得異常真實,原來做好事也是要承擔壓力的,做個好人也并不容易。

劇中處處不提“人性”,卻又處處在講“人性”。柳眼為逼迫唐儷辭入局,不惜殺害無辜的人,可唐儷辭深知自己入局可能會有更多無辜的人卷入這場紛爭,所以他問方丈“什么是因果?”“若有人因他而殺人,有無辜者因他受害,這算不算他的因果?”“如果我出手阻止,卻導致更多人喪生,這還算不算慈悲?”。我想,這些問題太哲學,應該很難有人能回答明白。方丈是這樣回答的“風吹屋上瓦,瓦落破我頭,我不怨此瓦,此瓦不自由,是風的錯、瓦的錯、還是貧僧站在屋下的錯呀?”唐儷辭聽后選擇入局,這個角色頓時就豐富立體起來了。羅云熙精湛的演技為唐儷辭這個角色增色許多,能將唐儷辭這種亦正亦邪的復雜人設把握得當,羅云熙一定下了不少苦功。
女性突圍:女性主義的覺醒
在《水龍吟》這部大男主劇中,人設最為飽滿的一定是男主唐儷辭,我本以為這部劇也會和其他大男主劇一樣,將女主阿誰設定為凸顯男主的掛件,實則不然,該劇的女性角色皆有自己的人物弧光,不輸大女主劇中女性角色。

阿誰看似柔弱實際上聰明絕頂,能聽懂池云聽不懂的隱喻,在主角團急需救援的關鍵時刻搬來救兵,甚至還能將關鍵線索----池云看得眼睛犯花的“賬本”全部默下來。平日里藏拙不張揚,雖然沒有武功但卻是主角團不可缺少的幫手。
鐘春髻作為女子,能靠自己的能力當上中原劍會善鋒堂的堂主,她有著自己堅定的信念,不因輿論懷疑唐儷辭,始終靠自己的眼睛和判斷查案行事,也不畏強權,敢于質疑同陣營的名門正派。

這些女性角色都告訴我們,性別從不是限制,個人選擇與能力才決定價值。哪怕是西方桃這樣的反派角色也是這樣,編劇將她刻畫得十分立體。她有勇有謀,身為反派高層,卻不一味地干壞事,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她見到女子受到傷害,便出手幫助,看到紅姑娘為情所困,便心生憐憫。哪怕身在反派陣營也讓人恨不起來。
一部大男主劇能夠給這么多女性角色高光并非是想削弱男主,單一的“男主獨強”容易單調,加入立體的女性角色能傳遞多元價值觀,讓劇情更有深度和記憶點?!端堃鳌愤@部劇沒有喊女性主義的口號,而是通過塑造多個立體的女性角色,傳遞出女性獨立自主、拒絕成為附庸、擁有多元生存與抗爭方式的價值觀。
就以白素車為例,她與池云有婚約,卻選擇做余泣鳳的側室,池云氣惱,想要唐儷辭幫他“救”出白素車時,唐儷辭卻說“她不屬于任何人,她是自由的,就算你池云自認為比余泣鳳強上千倍百倍,她也有權力不選擇你?!笔前。瑒≈械呐圆槐皇浪滓巹t和他人眼光束縛,白素車即便有婚約在身,也有權拒絕池云、選擇自己的歸屬。

朋克破壁:東方美學與全球審美的共振
《水龍吟》除卻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劇情邏輯外,還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審美邏輯。它以獨具匠心的服化道和制作精良的特效為切入口,打破了東方美學與全球審美的次元壁。
《水龍吟》的特效在國產劇中處于頂尖第一梯隊,更是玄俠題材的特效新標桿,它不僅有著電影級的技術水準,還實現了特效與中式美學的深度融合。該劇開篇30秒的墨龍鏡頭,247幀均單獨渲染,平均每幀耗時26小時,動用120臺服務器。像第一集“琴音化魚”的名場面,血色魚的鰓開合頻率貼合生物學規律,細節打磨遠超多數依賴模板化特效的國產劇。
《水龍吟》的服裝造型設計指導黃薇女士在采訪中談到:“中國有大美,非遺當傳承”,該劇的服裝設計與制作上無疑將非遺技術傳承、發揮得淋漓盡致。設計團隊運用了十多種非遺技藝和各種不同的刺繡工藝,像貼布繡、盤金繡、金銀繡、蘇繡、珠繡等在該劇的服裝上都能輕易看到。劇里一共有847套手工服飾,都是運用這些非遺技藝制作而成,這些服飾還隨著劇情的變化和人物設定的不同,融合了殷商漢宋等朝代的服飾元素,結合歷史,使該劇在服裝上更有考究。

除此之外,制作團隊還耗時18個月搭建7000平方米的實景棚,融合多朝元素和五代文化,打造出“神州”“蓮境”等奇幻空間。金葉寺的帝王銀杏復刻了潭拓寺的古風意境,劍王城融合了泰山的巍峨與臨清的水路風情,萬竅齋參考《洛神賦圖》里的船只,落魄十三樓、浮沉地都參考的七級浮屠塔,他們都承載著不同的東方哲思。
《水龍吟》中的賽博朋克元素將武俠與科幻融合,打造出獨特的賽博玄俠風格,劇中唐儷辭的萬竅齋就是一座巨型飛船,是主角團重要的交通工具,柳眼的琵琶武器能施展音殺功,實現類似科技武器的攻擊效果。劇中傀儡后背生出的機械臂,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看過的動漫《秦時明月》里面的墨家機關術,這種將生物軀體與機械結構的結合,充滿了賽博朋克式的詭異感。
《水龍吟》讓東方美學在朋克語境中破壁生長,實現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全球的審美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