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張聰
正在湖南衛(wèi)視、芒果TV播出的飲食文化探索類節(jié)目《這里很好吃》,尋味之旅再啟新程——第七站,“好吃團”走進“世界美食之都”廣東潮州,打卡牛肉火鍋、鹵鵝、魚生、砂鍋粥等特色店,在極致鮮甜中解鎖潮州飲食的非遺密碼與三代人堅守的味道記憶。
“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這句俗語道盡潮州的獨特魅力。作為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至今仍保持著“外曲內(nèi)方,四橫三縱”的宋代街區(qū)格局,古城內(nèi)老街巷縱橫交錯,還有數(shù)萬名原住民在此生活,讓這里成為一座“活著的古城”。
廣東潮州也將飲食文化刻進了城市肌理,作為“世界美食之都”,這里的“鮮”不僅是味覺體驗,更是刻在DNA里的信仰,而“傳承”則是潮味綿延的核心密碼。古城青石板路上,老字號與新店鋪相映成趣,家家戶戶的茶煙與食物香氣交織,構(gòu)成最鮮活的市井煙火。

潮州慢節(jié)奏的生活氛圍,讓“好吃團”在路途中卸下疲憊,開啟了一場關于“好友與飯局”的暢聊,感慨潮州“適合溜達著吃吃喝喝”,順勢分享起各自愛組局的朋友。
“好吃團”一到潮州便入鄉(xiāng)隨俗,用“蹩腳”的潮汕話嘗試自我介紹,瞬間拉近距離。他們深入本地人聚集地街采,從街坊鄰里的推薦中鎖定寶藏店鋪。
這座城市的飲食傳承藏在細節(jié)里:從舊時物資匱乏用蔗糖代替鹽巴鹵鵝,到如今老字號堅守“現(xiàn)殺現(xiàn)做”的傳統(tǒng);從代代相傳的老鹵秘方,到非遺技藝的代代守護,每一份味道都承載著潮州人的生活智慧與堅守。潮州更是“非遺大市”,潮州菜烹飪技藝、潮州魚生制作技藝、潮州砂鍋粥制作技藝等多項非遺,讓美食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好吃團”的尋味之路,正是在這樣的人文底色中展開,既感受古城慢生活的煙火氣,也觸摸潮味背后跨越時光的傳承力量。
潮州美食的極致,藏在老字號的堅守與非遺技藝的加持中。

“好吃團”探訪的四家店,分別代表著潮州飲食的四大核心風味,更串聯(lián)起三代人的守味故事:以“鮮”為魂的牛肉火鍋,緊鄰屠宰場的店鋪讓牛肉從出場到上桌僅半小時,22年堅守“現(xiàn)宰現(xiàn)切”,跳動的牛肉搭配秘制沙茶醬,詮釋著對新鮮與手藝的執(zhí)著;傳承52年的鹵鵝店,家族三代人守護同一鍋老鹵,自設養(yǎng)鵝場從源頭把控品質(zhì),甜鮮風味延續(xù)著舊時飲食記憶,更走出潮州開枝散葉;作為省級非遺的魚生店,30多年來堅持現(xiàn)殺現(xiàn)切韓江草魚,老板親手熬制的獨門蘸料留住本地熟客,夫妻二人支撐的小店,藏著即將絕版的地道風味;經(jīng)營30余年的砂鍋粥店,從路邊攤發(fā)展為老字號,“粥二代”接手后堅守“現(xiàn)殺現(xiàn)煮”的初心,透明后廚讓新鮮看得見,慢火熬煮的粥底融入蝦蟹鮮甜,成為撫慰人心的煙火滋味。
這四類美食雖風格迥異,卻共同遵循著“鮮為基、藝為魂、傳為根”的原則。無論是非遺技藝的加持,還是三代人的接力守護,都讓潮州美食超越了味覺本身,成為承載歷史、人情與匠心的文化符號。
(圖片為《這里很好吃》公開發(fā)布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