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夏天,小玲來到瑞金醫院神經外科,找到國內垂體瘤領域知名專家吳哲褒教授。團隊經反復研判,手術有機會切除腫瘤,并保住生育能力。
手術前,小玲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請求:希望能回家鄉與未婚夫完成婚紗照的拍攝。這個請求是患者對未來還抱有希望的表現,瑞金醫院的醫療團隊也將全力以赴。
最終,小玲如期完成了婚紗拍攝,照片中的她笑意溫婉,眼神堅定,已將恐懼化為背水一戰的勇氣。
2025年9月,小玲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歷經3小時,2000毫升血液有序輸入小玲,維持生命體征穩定,2000毫升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全身血量的一半。
最終,這臺高難度手術,不僅全切腫瘤、恢復視力,更保住了小玲生育能力??祻椭H,她向醫生發出未來婚禮的誠摯邀請。
出院當天,小玲夫婦緊握吳哲褒教授的手,眼含熱淚:“吳教授,是您和團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也保住了我們的家庭。等我們結婚那天,一定要請您來,為我們祝福!”
垂體只有豌豆大,雖然它個頭很小,但它是內分泌“總司令”,分泌的激素控制著我們的生長、發育、代謝以及生殖。
垂體瘤還會“遙控”全身
垂體瘤并不罕見,檢出率高達10%-20%,但它的可怕之處在于其“占位效應”和“功能紊亂”。

垂體瘤分為“干活型(功能性)”和“躺平型(無功能性)”。垂體瘤大多是惰性腫瘤,生長緩慢,但少部分生長較快的垂體瘤會壓迫神經。萬一出現以下癥狀應高度警惕:
1.視力突發大幅下降
2.下頜肥大以及肢端肥大,如鞋碼突然增大
3.無法以藥物有效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
4.女性月經不調、非哺乳期泌乳
5.性功能障礙、不孕不育
6.劇烈頭痛、偏頭痛

早預防、早治療
我們能做的3件“護腦事”
于普通人而言,做好 “預防” 和 “及時就醫”,能大大降低神經疾病的風險。
1. 定期體檢,給大腦做 “健康篩查”
建議40歲以上,尤其是有家族病史、基礎疾?。ㄈ绺哐獕海┗蜷L期熬夜等危險因素的人群,做一次“腦血管體檢”,即腦部核磁共振和腦血管成像。
2. 調整生活習慣,給大腦 “減壓護航”
神經疾病的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王海軍教授建議:
少熬夜,控壓力:盡量保證每晚 7-8 小時睡眠,避免長期凌晨后入睡;工作間隙多做 “深呼吸、頸肩放松操”,減少精神緊張對神經的刺激;
忌煙酒,控飲食:吸煙會導致腦血管硬化,飲酒過量可能引發腦出血;日常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減少高油、高鹽、高糖食物,避免肥胖(肥胖會增加腦血管病風險);
適當運動,護血管:每周堅持 3-5 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每次 30 分鐘以上,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強神經細胞活力。
3. 科學應對,別讓“恐懼”耽誤治療
很多人因 “害怕手術”“擔心治不好”,即使出現癥狀也不愿就醫,最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此,陳文立解釋:“如今神經外科技術已非常成熟,像顱內腫瘤、腦血管病等,很多都能通過微創手術治療,創傷小、恢復快。比如我們科室開展的神經內鏡手術,對顱內病變全切率達到95%以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