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良渚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浙江省委書記、省長王浩,薩爾瓦多文化部部長卡斯蒂略,伊朗國家藝術科學院院長沙赫侯塞尼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屆“良渚論壇”以“交流互鑒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主題,邀請來自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學家、作家、音樂家等300余名中外嘉賓參加,與會嘉賓圍繞“文明的再現——全球視野下的考古學與文明形態多樣性”“文學的創造力——世界文學的共鳴與人類社會發展”“音樂精神的遞進——中外音樂傳統的現代回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論壇立足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充分發揮良渚遺址的實證作用,將歷史視角和全球視野相結合,聚焦文化遺產、文學、音樂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文明交流互鑒理論研究,探討實踐路徑,謀劃合作方向,凝聚各國文化界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共識。
在25日的“良渚論壇”主論壇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董事講席教授,世界考古論壇第四屆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白簡恩(JaneEllenBuikstra);北京大學一級教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專家趙輝;塞萬提斯文學獎評委,西班牙拉美文學研究協會主席,尼加拉瓜西班牙語學院院士,西班牙作家羅茜奧·奧維耶多(RocíoOviedoPérezdeTudela)等嘉賓作了主旨分享。
“文學一方面需要孤獨的創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廣開眼界,在交鋒中產生新的思想和新的靈感,像良渚論壇這樣的盛會就是一次思想的交鋒。”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麥家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表示,“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為良渚有非常豐厚的文學創作源泉,有大量的素材,我作為一名浙江作家,我覺得我是有為良渚寫一本書的責任和義務的,但坦率的說這不是說寫就能寫出來的。”從十年前麥家開始創作“故鄉三部曲”到現在第三部已經完成正在準備出版,麥家正在尋找新的創作題材和突破,“良渚的故事太多太多,雖然我們已經講述了很多,但我相信還需要繼續挖掘、繼續講述,良渚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良渚論壇的舉辦我想是一件很好的事。”考古學家趙輝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表示,“中國文化的研究當然主要的力量是我們中國學者自己,但我們研究也希望有外國的學者團隊參與進來。良渚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中國又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在古代文明研究中,中國的內容比較缺乏,良渚文化的研究對此的意義就非常大了,良渚論壇恰恰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場所。”趙輝認為,良渚論壇不僅僅是推動人們認識良渚古城,認識中國古代文明,也能讓人們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深刻的了解我們走過的歷史,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們的今天。”
在論壇期間,還舉辦“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示活動和“良渚回響”專題音樂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沈昭杭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