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鄧志強
10月3日至4日,“?;卮蹇纯础钡诙净顒尤缙谠诩t安縣高橋鎮鄧家塆村五組村前廣場舉辦,共有近3000人次參加了本次活動,“文化搭臺服務進村”這樣的舉措,既有創意創新又能深得民心,村民紛紛點贊叫好。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現如今的鄉村特別是自然村,村里的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成為了“主力軍”。這些群體在優質醫療、便民生活以及文化服務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與外界“失聯”的情況。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何讓縣城和城鎮里的優質資源進到村里來?如何讓這些群體也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關懷?
紅安探索的做法和舉措就是“文化搭臺服務進村”。從舉辦的第二季活動來看,既有義診進村,也有義剪進村,還有便民商超進村;既有紅色畫展進村,也有文藝匯演進村。全村13個自然村的村民們,被車輛接送聚到一起,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民、文化等諸多福利和服務。
在這個過程中,“服務進村”是舉辦文化活動的初衷和目標;讓村民們在“服務進村”的過程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和服務,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文化搭臺服務進村”的工作,千萬不能搞華而不實和花里胡哨的那一套。要切實摸準村民們的迫切需求,要切實把服務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只要我們的指導思想不偏離這個方向,哪怕再小的善舉也會被村民們“領情”;只要我們帶著真情實意去服務村民,辦出的活動不愁沒有人去點贊,送去的服務也不愁沒有人去叫座叫好。
近年來,“村超”“村BA”等“村”字號IP的持續出圈,彰顯了鄉村文化生活健康、多元的發展態勢。多辦點“文化賦能”的活動,讓更多的“鄉村故事”實現多元的“中國傳播”,值得我們去期許去期待,也值得我們去探索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