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作為漢字的起源,甲骨文是專業學者研究的對象,形成一門高深的學問。不過,非專業的普通大眾中也有很多人對甲骨文的來龍去脈也非常感興趣,比如甲骨文是如何產生的?甲骨文卜辭具體是做什么的?
陽陽老師在跟小讀者講解甲骨文相關知識
8月24日,一場“穿越千年,共鑒甲骨文之美——甲骨文知識普及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金牛區圖書館舉行。四川辭書出版社“識字小達人”叢書編寫團隊成員陽陽和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韓文博,在現場為小讀者們上了一堂“初識甲骨文”的通識課。
陽陽從一個有趣的追趕故事開篇,以一塊“骨頭”開啟了甲骨文解密之旅。“貝殼的形狀”、“天上下雨”、“樹木成林”、“拄拐杖的老人”,這些象形造字故事由陽陽老師娓娓道來,將觀眾引入了甲骨文的世界。然后,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韓文博對什么是甲骨、甲骨文的產生時代、甲骨卜辭的行款與文例等甲骨文基礎知識進行了詳細介紹,并深入闡述了甲骨、甲骨文、甲骨卜辭之間的關系。
韓文博老師在上“初識甲骨文”通識課
在講到其中一條甲骨卜辭時,韓文博詳細解釋了卜辭中“星率西”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講,“星率西”就是“流星”,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彗星的記錄。韓老師引經據典,為現場觀眾講解了“日”“月”“上”“下”“為”“且(祖)”等甲骨文字的造字方法及演變衍生,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韓文博老師在上“初識甲骨文”通識課
近些年來,四川辭書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的甲骨文主題的圖書,適用于不同專業知識程度的讀者,去探尋更多的甲骨文奧秘。比如工具書《甲骨文字典》長銷三十年,由著名古文字學家徐中舒先生編寫,是甲骨文領域的一本必備工具書。這本字典原為豎排手寫小楷,為方便現代讀者使用,2022年,辭書出版社又推出了《甲骨文字典(橫排本)》,增加了對應楷體字,重新制作了筆畫索引,查檢更方便。而《實用甲骨文字典》從規模和收字上,更適合大眾讀者使用。《殷墟甲骨文辭類編》《殷墟甲骨文分類與系聯整理研究》和今年將出版的《甲骨文詞典》,都已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文化價值、學術價值高,是甲骨文領域的精品力作。此外,《會說話的漢字》《中學甲骨文教程》則是普通讀者們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橋梁。
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相關圖書
對于想要了解甲骨文的小朋友,四川辭書出版社也開發了一系列的圖書產品,比如《字源識字卡》《會說話的漢字》《趣讀故事·巧識漢字》,將甲骨文巧妙地運用到漢字的識字、探源中。比如《趣讀故事·巧識漢字》,對漢字字形演變的講解就特別有意思,用漢字與圖畫相結合的方式,講解漢字的根與源,詮釋漢字的形與義,小朋友們一看就能懂。
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相關圖書
(四川辭書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