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8月17日至20日,以“馬王堆漢墓文物、漢代文化與當代中國”為主題的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數百位國內外專家圍繞馬王堆漢墓文物的保護研究、活化利用、文化傳播展開深入探討,并交流了最新成果。以考古發掘50周年取得的豐碩成果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對馬王堆漢墓進行研究,開啟了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的嶄新篇章。
摸清馬王堆漢墓家底
1972年至1974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打通了人們走進西漢文明的入口。墓中出土的700多件亮麗漆器、2萬多件精美紡織品、13萬多字的簡帛文獻,再現了鮮活的漢代生活場景,展示了當時處于世界之巔的漢代文明。馬王堆漢墓成為“20世紀中國與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50年來,馬王堆漢墓文物的相關研究應用工作一直是跨學科、多單位參與,取得了豐碩成果?!焙喜┪镌涸洪L段曉明說。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4000多名學者投身馬王堆漢墓研究,出版相關學術著作600余種,發表相關研究論文7000多篇,參觀馬王堆漢墓文物的人數累計突破1億,以馬王堆漢墓文物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綜合性學科“馬王堆學”已嶄露頭角。
在眾多的馬王堆漢墓文物保護研究成果中,關于馬王堆濕尸類人體遺骸標本的保護備受關注。段曉明介紹,湖南博物院已構建起一套古尸保存環境模擬體系,通過使用制冷系統、液體浸泡、層流空氣凈化系統等方式,實施“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有效延緩了辛追夫人遺體的蛋白質溶解和骨組織鈣離子下降趨勢。
50年來,湖南博物院全面整理出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26937件,分為漆木器、紡織品、簡帛三大主要門類?!堕L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長沙馬王堆漢墓文庫》《中國絲綢大系·湖南博物院卷(戰國至漢代)》等馬王堆漢墓研究階段性最新成果出版發布。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介紹,由該中心與湖南博物院合作編輯出版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2024年修訂版,在2014年第一版的基礎上重寫了若干篇目,公布了最新整理發現的230余片帛書、帛畫殘片,并對書中文字進行了620多處修訂,進一步完善了馬王堆漢墓簡帛資料。
“馬王堆一號墓內棺中的絲織品因為部分浸泡在棺液里,出土時呈現豆腐渣樣,我們在揭裱過程中就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殘片。”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喻燕姣介紹,經過近年來的清庫建檔工作,研究人員對這些殘片進行了完整歸類,已清理出紡織品殘片2.4萬多片,主要來自辛追夫人身上穿的22層衣服。此外,在對馬王堆漢墓紡織品的全面清理中,研究人員還在三號墓的一件對鳥菱形紋絲綿袍上,發現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織機織入的吉祥語句文字“安樂如意長壽無極”。
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與中醫藥相關的帛書或竹木簡,包括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方劑書《五十二病方》等。本次學術研討會召開了“漢代醫學研究”學術分會,發布了包括《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十六種》《馬王堆醫書譯注》等在內的馬王堆最新醫學研究成果。
開啟“數字漢生活”
“我們已完成948件馬王堆藏品的高清數字化采集,其中包含7779張圖片和285件三維模型,初步形成了馬王堆漢墓文物知識庫。”段曉明說,“未來一年時間內,馬王堆漢墓文物將完成包括殘片在內的100%數字化采集,形成馬王堆漢墓文物的知識圖譜?!?/p>
當前,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文物的傳播和利用方式。在近日舉辦的“博物院之夜”活動中,湖南博物院與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攜手創作的馬王堆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驚艷亮相?!把莩鋈诤蟼鹘y文化、傳統藝術與多媒體技術,讓馬王堆在文化創意、數字技術的加持下變得更生動?!焙喜┪镌狐h委副書記陳敘良認為,創新文物傳播利用是實現文物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方式。
6月8日,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展覽整合了全球性的學術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展示馬王堆漢代文化的藝術、想象與認知世界。開展至今,已接待觀眾超過11萬人次。
今年1月,湖南博物院向高校及優質企業免費開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馬王堆數據資源庫”雙授權,攜手馬欄山文化創新中心與國內30余個藝術團隊合作打造“數字漢生活”IP。8月9日,以“數字漢生活”為主題的博物館公園在湖南博物院對外開放,為公眾提供包括數字藝術、閱讀、餐飲、觀影在內的多維度體驗。
走向下一個閃光的50年
“50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個新起點。今后,我們將延續并擴大多學科、跨機構合作,以更開放的姿態,通過數字技術的賦能和湖南數字文博大平臺的加持,使馬王堆這本漢代文化的‘百科全書’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倍螘悦髡f。
為深入挖掘馬王堆漢墓文化內涵,此次研討會上,馬王堆研究院正式成立。今后,馬王堆研究院將以開放式的學術平臺,集結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術力量開展科研合作,進一步提升馬王堆品牌的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
此外,湖南博物院還與香港科技大學、芙蓉實驗室等6家機構簽約,圍繞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文博行業數據空間實驗室、古方醫藥研發及醫學考古學等開展跨學科聯合攻關和跨機構協同合作。
下一步,湖南將創新開展好文物保護利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充分運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以“數字馬王堆”的建設為核心,探索打造“最亮眼的數字博物館”,推進文物與文博融合、文物與文創融合、文物與文旅融合,把馬王堆漢墓考古人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