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最火的話題當數《黑神話:悟空》,該款3A游戲一上線就雄踞各大游戲平臺榜首,各類熱搜更是花式上不停。而這只在外國人眼中“有點帥”的猴子,其實和江蘇更是有著脫不開的淵源,悟空出自江蘇淮安作家吳承恩之手,《黑神話:悟空》的美術總監楊奇是南京人,南京涂形互動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也深度參與了該游戲的開發等。
《黑神話:悟空》火爆背后,彰顯了《西游記》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孫悟空這一形象從幾個世紀前誕生至今,電影、電視劇、綜藝、游戲,各類改編層出不窮,在人物底色不變的基礎上,不同階段的塑造更是有著不同的樣子,吳承恩筆下的悟空到底有何魅力?為何人人都愛這只猴?
【西游IP的“七十二變”】
外國玩家“啃書”玩游戲,硬核“悟空”驚艷全球
《黑神話:悟空》不僅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國外的傳播同樣驚人。在各大直播平臺,玩《黑神話:悟空》的游戲直播頁面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乏許多外國玩家。
他們的反應驚人的一致——滿臉問號,然后被驚艷,緊接著找來原著小說,一邊“啃書”一邊打游戲。
《黑神話:悟空》融合了探索、養成、戰斗等多種元素,故事取材于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玩家將扮演一位“天命人”,為了探尋昔日傳說的真相,踏上一條充滿危險與驚奇的西游之路,這一過程中會遇到眾多《西游記》中的經典角色和場景。有玩家表示,游戲中共有81個關卡,很多內核的內容需要閱讀《西游記》原著才能更深刻理解。
大多數人熟悉的86版《西游記》電視劇,因當時拍攝條件有限,許多原著中的重要場面都未能可視化呈現在大眾眼前,而游戲《黑神話:悟空》,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諸如“獅駝嶺”這樣被無數網友想象過的場景,都在游戲中有所呈現。
《西游記》中的核心角色孫悟空,在《黑神話:悟空》中同樣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玩家將直接操控孫悟空(或以其為原型的角色)進行游戲,體驗其獨特的技能、戰斗方式和成長歷程。這種設定不僅讓玩家能夠重溫孫悟空的經典形象,還能在新的故事背景下感受其新的魅力和深度。
除了孫悟空外,游戲中還出現了許多《西游記》中的經典角色,如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他們有的作為NPC(非玩家角色)出現,有的則可能成為玩家的盟友或敵人。通過對這些經典角色的再現與改編,游戲不僅豐富了角色陣容,還增加了故事的多樣性和可玩性。
《西游記》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其豐富的神話元素、獨特的哲學思想和復雜的情節結構對于外國玩家來說可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然而,正是這種文化差異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個神秘世界的信息。
各位天命人,準備好重走西游路了嗎?
西游IP的多種可能
作為悟空背后的男人,吳承恩創作的《西游記》可以說是“文娛影視多開花”。在每個年代的人心中,孫悟空的形象總不盡相同,是戲劇作品《升平寶筏》中的短打武生,是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的白面紅臉大圣,也是《大話西游》中的至尊寶……
自1895年電影誕生后,《西游記》就成了電影改編的常客。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吳承恩廠牌”的電影作品多達90余部。
1941年,南京導演萬氏兄弟制作了動畫電影《鐵扇公主》,開創了中國和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的紀錄,也是世界第四部動畫長片。
1961年,導演萬籟鳴帶領團隊制作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更是開創了中國彩色動畫電影的先河。
1986年,電視劇版《西游記》播出,不僅創造了近90%的中央電視臺最高收視率,累計重播數更是超3000次,是幾代人心中最經典的西游作品。
1995年,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等主演的系列電影《大話西游》上映。該系列由《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和《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兩部電影組成,講述了孫悟空與白晶晶、至尊寶與紫霞仙子,跨越時空的悲喜交加的愛情故事。
2013年,周星馳以其自編自導的電影《西游·降魔篇》重回影壇,以新奇的想象、酷炫的制作以及眾多搞笑的橋段受到無數影迷的喜愛。故事圍繞年少時期的唐僧與段小姐的相識經過及冒險歷程,其中交代了周星馳經典對白“愛你一萬年”的源起,故事中涉及一段愛恨交纏的感情。
游戲方面,卡普空任天堂和世嘉等全球知名廠商都出品過《西游記》相關的作品,比如街機游戲《SonSon》《西游記厄傳》《西游降魔錄》,育碧的《瘋狂兔子:奇遇派對》等,深受玩家的喜愛。
【“救市”的悟空】
大圣歸來,國漫崛起
“江流兒這時候該出來了吧……”在B站某UP主上傳的《黑神話:悟空》序章篇的通關視頻中,當悟空被二郎神打落山體時,飄來的彈幕勾起了一些網友當年觀看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記憶。
與《黑神話:悟空》面世前,國產3A游戲不被看好相似,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有著同樣的遭遇。在此之前,距離《大鬧天宮》《鐵扇公主》等國漫的輝煌年代早已遠去,雄霸國內市場的是好萊塢動畫電影及日本動漫,國產動畫電影不見起色,經歷一次次國產動畫的“詐騙”后,不少觀眾早已對此心灰意冷。
而點燃國民期待的,是在2015年暑期檔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影片上映前,也是遭遇了不小的質疑,“又是被‘翻拍’爛了的西游題材。”“總是在啃老本,一定沒啥意思。”此種言論不在少數,但電影上映后,人們驚喜萬分,這不就是等了多年終于盼來的“國漫崛起”嗎?在“自來水”的賣力吆喝下,影片以黑馬之姿斬獲9.54億元的票房成績。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做得最好的是重新解構了孫悟空這一形象,以《西游記》為內核,重新講述了孫悟空與他的“小粉絲”江流兒之間的故事,讓大圣更具血肉和人情味。在精良的畫面和燃炸的打斗場景的加持下,扛起了國產動漫之光的大旗,也是當之無愧的國產動畫的“救世猴”。
悟空現世,國產之光
時間線拉到現在,9年后的夏天,又一只猴子橫空出世,成為了國產3A動畫之光。
“而現在,我終于能在全世界都知曉的游戲里,操縱一只穿虎皮裙的猴子,用金箍棒在黑風谷、在黃風嶺揍妖怪……就像我們從小看到大的故事里說的那樣。”一位游戲玩家的話或許可以理解孫悟空為何能夠成為文娛產業長盛不衰的創作母題,又為何能夠頻頻“救市”。
《黑神話:悟空》的創始人馮驥和美術負責人楊奇曾在采訪中表示,《西游記》與孫悟空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IP。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本就有著很大的解讀和改編空間,國民接受度高,大眾的“西游”情結很深。又因其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非常適用于國際傳播。
悟空本身的“反抗性”內核,更是有著無窮盡的魅力,無數優秀改編作品歷久彌新,人們在不同階段反復愛上這只迷人的猴子,又有何奇呢?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李藝蘅丁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