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 呂文艷
2018年11月1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湖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以下簡稱《條例》),新修訂的《條例》的正式頒布,是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將對全省依法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改善空氣質量,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一、充分認識修訂出臺《條例》的重要意義
(一)修訂出臺《條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期間對大氣污染防治作了重要指示。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我省對1997年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進行修訂,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現到《條例》之中,使之貫穿到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中,有利于推動全省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共同形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修訂出臺《條例》是落實中央、省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防治的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7月11日,全省生態環保大會強調,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修訂出臺《條例》,將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大氣環境突出問題,推動各級政府和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法律責任,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推進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大氣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三)修訂出臺《條例》是堅持依法治理大氣污染、總結提煉大氣污染防治新實踐新經驗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力求實效,按照“調結構、治點源、控面源”的總體思路,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努力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形成全面發力、群策群力、決戰決勝的攻堅態勢,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明顯,積累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我省多年來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實踐經驗需要總結提煉并轉換為立法。
二、全面準確把握《條例》的新規定新要求
《條例》共七章、九十五條。《條例》在與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做好必要銜接,且不重復上位法規定的前提下,全面規定了大氣污染源全要素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環節的防治措施,同時結合省情,重點規范了我省大氣污染防治的突出問題、關鍵環節等。《條例》提出了許多新規定新要求。
(一)結合省情提出針對性措施,彰顯了湖北特色
一是強調做好能源消耗污染防治。目前,我省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消耗偏煤問題比較突出,燃煤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處于高位,清潔能源使用率與先進省份仍有差距,部分市州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較高,燃煤發電、燃煤鍋爐、民用散煤等是能源消耗領域中防治大氣污染的監管重點。針對上述問題,修訂后的《條例》規定應制定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和削減目標及落實措施,并在燃煤發電機組和燃煤鍋爐的建設、改造、淘汰及達標排放以及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劃定及其管控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
二是重點規定了農業面源污染、露天秸稈焚燒等污染防治措施。農業面源污染、露天秸稈焚燒等直接導致大氣污染。修訂后的《條例》完善了政府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職責。規定政府應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制定落實扶持政策,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同時對禁止露天焚燒、規范露天燒烤、文明辦理婚慶祭祀等也作出了相應規定。
三是完善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強化區域間協同配合,細化聯合防治措施,同時應當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修訂后的《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劃定本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及其聯合防治具體措施,與周邊省市建立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工作機制并開展聯合防治工作。規定應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研判等制度和機制。明確了政府、企事業單位在重污染天氣應對中的職責和義務。
(二)發揮地方立法的能動性,細化上位法規定
一是對大氣污染防治監管制度作了細化規定。修訂后的《條例》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執行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的具體措施。規定了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重點排污單位應履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等具體義務。規定了對未完成大氣污染防治目標地區的問責方式和約束措施。
二是對工業污染防治作了細化規定。修訂后的《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制定高污染行業調整目錄和高污染工藝、設備、產品淘汰目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施調整目錄內工業項目淘汰退出計劃。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重點工業企業應建設防治設施、采取控制措施以及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綜合治理措施。規定了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污染防治操作規程。
(三)立足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可操作性
一是以列舉的形式明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修訂后的《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的大氣污染防治職責,規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并以列項的方式明確其具體職責。按照能源消耗、工業、機動車船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揚塵和其他污染防治分類,明確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協同監管職責。
二是對法律責任作了更加具體的規定。為提高法律責任適用的可操作性,方便具體執法,修訂后的《條例》在法律責任部分對上位法未作規定的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對機動車超標排放或者排放明顯可見黑煙設定了暫扣車輛行駛證的強制措施和罰款處罰,對嚴重大氣污染違法行為規定按日計罰、停止供水供電供氣等嚴厲措施。
三是規定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和公眾參與途徑。修訂后的《條例》明確了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實行大氣污染防治信息公開的具體內容和程序。建立社會監督員、第三方防治等制度,鼓勵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防治舉報工作機制,規范舉報投訴處理程序。
三、切實抓好《條例》的貫徹實施
新修訂的《條例》,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完善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各項制度,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加強《條例》的學習宣傳是貫徹實施好《條例》的基礎。我們要通過學習宣傳,使各級領導干部、行政執法人員、企業負責人全面了解并切實承擔法律責任和義務,自覺提高守法意識,全力做好各項污染防治工作。
(一)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的工作責任
地方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切實負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責任,加大治污投入,加大執法力度,切實提高法律的震懾作用,完善考核機制,推動大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要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充分發揮其防治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的作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司法機關應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推動法律的有效貫徹實施。應按照立法法對制定法規配套規定的要求,結合工作職責,抓緊做好《條例》各項配套規定的制定并如期出臺實施。企業應認真落實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加強治污設施的運行管理,積極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加強信息公開,自覺接受監督。
(二)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一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充分運用環境執法和環境準入手段,加大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過剩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力度,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推動區域布局優化。加快推進城市主城區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煉、水泥、平板玻璃等6大重污染行業企業搬遷改造工作。三是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充分利用新一輪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大清潔能源供應,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督促各地根據國家《高污染燃料目錄》優化調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積極推動工業園區集中供熱,進一步推動天然氣高效利用。四是推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多式聯運項目建設,逐步減少公路貨運比例。配合推廣使用新能源機動車,逐步提高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占比,推行綠色公共出行。
(三)不斷健全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細化藍天保衛戰作戰路線圖。做細做實藍天保衛戰工作方案,各級政府應根據本地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規劃好重點項目和具體措施,明確工作重點。二是各級政府應依托大氣污染源解析和源清單編制等相關研究工作,制定并實施符合區域特點的環境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三是做好信息公開。每月向各地政府通報17個重點城市、113個縣(市、區)空氣質量數據,向全社會公開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情況。四是強化預警調控。加大對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城市的督辦力度,督促地方迅速制定預警響應整改方案,深入細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五是強化調度督辦。根據統一部署,定期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現場督查,綜合應用預警、約談、駐點督辦、環評限批等措施,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大氣質量主體責任。
(四)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行業領域管控要求
一是加強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在全面完成2016-2018年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的基礎上,加快所有燃煤小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進度。二是加強重點行業煙氣達標排放治理。重點推動電力、鋼鐵、水泥、石化、平板玻璃、有色等重點行業全面達標排放治理,督促完善環保設施建設和規范運行。三是實施特別排放限值。結合各地產業結構特點與空氣質量現狀,推動武漢、襄陽、宜昌等城市重點行業落實特別排放限值要求,進一步削減高污染行業企業的排放負荷。四是開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按照國家要求完成涉氣重點行業的排污許可申請與核發,完善固定點源排污許可管理體系。五是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加快制定完善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排放標準和技術政策,推動石化、化工、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
(五)不斷加強機動車、揚塵等方面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加強機動車大氣污染防治。大力開展柴油貨車專項整治行動。規范運行省級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機動車遙感國家、省、市聯網的監測平臺,加強遙感監測數據共享和應用。二是強化揚塵污染管控。督促責任部門建立建筑施工場地揚塵防治工作管理臺賬和責任清單,嚴格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管控,依法查處各類揚塵違法違規行為,公開曝光典型違法案例。加強工業煙粉塵以及堆場、料場、礦山等揚塵污染控制,強化隨機督辦檢查。三是大力整治餐廚油煙。嚴格新建飲食服務經營場所的環保審批,推廣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強化公共機構食堂、城區飲食服務經營場所油煙凈化設施的運行監管,嚴格無油煙凈化設施露天燒烤的監督管理。四是認真落實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政策。以疏為主、疏控結合,暢通農田秸稈運輸和綜合利用渠道,嚴格秸稈露天焚燒處罰措施,有效控制焚燒火點。
(六)積極引導公眾參與
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共同行動。各地各部門應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報道,面向公眾開展形式多樣、易于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環境空氣質量的認知水平,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治理大氣污染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與每個人的行為密切相關,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同時,利用媒體力量引導社會公眾采用環境友好的綠色生活方式,監督曝光大氣污染防治反面典型,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
讓我們共同努力,積極行動,形成“同呼吸、共奮斗”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以法治的力量保衛藍天,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推進美麗湖北建設,實現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和綠色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