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巴司機望政道幫助行動不便的老年旅客安全下車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
連日來,長江日報關于“旺旺”師傅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市總工會為此發出倡議,軍運會步履日近,武漢即將賓客盈門,全市數百萬名職工,以望政道同志為榜樣,學習他把工作做到極致、用極致傳遞友善的職業精神,讓大武漢的服務窗口成為這座城市亮麗風景線。
8月30日,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日一直在關注長江日報“旺旺”師傅望政道的相關報道,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巴司機,卻為全國各地的游客所稱道。“旺旺”師傅自擔油費將車內空調提前半小時預冷,墊付郵資為旅客寄送失物,“偷學”導游講解為游客解乏……雖然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游客們由衷地發出“心佳更覺風光美”的感慨,從望政道身上感受到了敦厚、和善、周到的“好客武漢”形象,這個城市為有“旺旺”這樣的好職工無比驕傲。
軍運會步履日近,武漢即將賓客盈門。市總工會倡議:全市數百萬名職工特別是活躍在商業、交通、物流、服務業一線的廣大職工,在工作中以望政道為榜樣,學習他對工作秉持虔誠之心,學習他將情感融入工作、把工作做到極致、用極致傳遞友善的職業精神,讓每一位職工、每一位武漢人都成為這座城市亮麗的風景線。
(長江日報記者黃征)
軍運會志愿者:牢記自己是武漢形象代言人
連日來,長江日報關于“旺旺”司機的系列報道在武漢軍運會志愿者群體中掀起學習熱潮。
謝佳是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的一名戰士,曾參與服務“漢馬”、龍舟賽等“與軍運同行”系列文體活動,并多次赴省內地市州宣講軍運會。
8月30日,談起“旺旺”司機的事跡,他用“肅然起敬”來形容自己的直觀感受。
他說,望政道作為一名武警退役戰士,能做到退伍不褪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值得全社會學習和宣揚。而他本人作為一名現役軍人,又是武漢軍運會的骨干志愿者,應該以望政道為榜樣,積極踐行志愿精神,通過熱情周到的服務,讓參賽運動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武漢軍運會執委會志愿者部負責人萬磊格外贊賞望政道把小事做到極致、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精神境界。
他說,武漢有大批像“旺旺”司機這樣在窗口服務行業奉獻愛心的人士,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軍運會的籌備工作,但他們用實際行動支持軍運會。明年10月,武漢將迎來100多個國家的近萬名軍人運動員,如此盛會,需要每位市民像“旺旺”司機一樣,牢記自己是武漢的形象代言人,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當好東道主,熱情迎來賓,展現武漢良好的城市形象。與普通的城市志愿者不同,軍運會的賽會志愿者是一支軍味十足、專業、高效、時尚的志愿者隊伍。他希望軍運會志愿者向“旺旺”司機學習,結合自身專業特長,以更高的標準,把各自崗位的志愿服務做到極致,讓各國嘉賓和參賽人員為武漢這座城市點贊,讓武漢成為他們心中溫暖的記憶!
(長江日報記者萬凌 通訊員張軼孟)
亞運會亞軍牛笛:志愿服務將為賽事增添光彩
“我要為‘旺旺’司機點贊。”8月30日,亞運會銀牌獲得者攀巖運動員牛笛在北京通過網絡了解到“旺旺”司機的故事后向其表達敬意。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競技攀巖女子速度接力比賽中,由牛笛、鄧麗娟、潘旭華組成的中國2隊表現不俗,半決賽中擊敗中國1隊,決賽因不慎犯規負于實力強大的東道主印度尼西亞隊,遺憾摘銀。
牛笛參加過不少國際大賽,本身也接觸到了不少志愿者,接受他們的服務,與志愿者溝通。盡管如此,看完“旺旺”司機熱情服務的報道后,她直言,自己驚訝于“旺旺”能夠將志愿服務做到極致。“很人性化,各種細節都能夠想到,這樣能夠讓人在接受服務時節省時間,且更方便。”牛笛表示,武漢明年將舉辦軍運會,軍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絲不茍,追求完美。“旺旺”的志愿服務實際上用行動做到了一絲不茍,追求完美。
牛笛直言志愿者是大型體育賽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者能夠讓比賽井然有序地進行,他們幫助運動員更加集中注意力于比賽,讓比賽和賽前訓練生活更加便利。”牛笛說,志愿者的細致服務能夠展示國家的良好形象。
“聚光燈下多是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但是志愿者同樣需要得到關注。”牛笛說,“旺旺”司機給志愿者帶頭,應該被所有人尊重、學習。
(長江日報記者姚傳龍)
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院長夏云建教授:既為賽事添彩也提升自身能力
在對“旺旺”司機點贊之余,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院長夏云建教授表示,志愿服務的精細化有利于賽事舉行,也有利于志愿者個人素質的提升。
在夏云建看來,“旺旺”司機之所以能夠讓每位乘客滿意,一方面是他熱心服務,另一方面是他具有精細的服務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在日常的志愿服務中鍛煉得來的。
“在不少賽事中,熱心的志愿服務能夠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意識。”夏云建說,體育學院的不少學生都參加過各種賽事的志愿服務,這種提升在參加志愿服務學生中體現明顯。
對于軍人運動會,夏云建建議志愿者們向“旺旺”司機學習,一方面讓賽事組織得更好,展示武漢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在服務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進步。
(長江日報記者姚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