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忠亮
2017年下半年,徐永光編著的《公益向右商業向左》一書出版。不久,康曉光發表了《駁“永光謬論”》一文進行批判。這場被冠之以“兩光之爭” 的論戰隨即掀起了國內公益界對公益方向和公益模式的一場大討論、大思考!
根據康曉光的解析,徐永光《公益向右商業向左》論調的實質是希望商業與公益融合為類似社會企業的東西,從而避免公益的低效和發揮商業的規模化與效率優勢。其理論基礎是“利他”的虛無和“利己”的永恒。其最終目的是將公益商業化。
本文擬用一家社會企業的發展困局為”公益向右,商業向左” 的論述進行印證,從而幫助讀者得出自己的結論。

鴻芷咖啡
鴻芷咖啡是一家在國內公益界,特別是北京的公益圈內享有盛名的社會企業。其創始人本著為公益提供公共空間的使命目標于2013年創建。至今共為公益界提供了1000余場活動的場所,參加活動人數達到10萬余人次。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曾經辦得風生水起的社會企業,在今年年初突然宣布了關閉計劃。原因是由于入不敷出,經營難以持續。雖然兩位創始人希望鴻芷推崇的精神不死,價值不滅,并希望今后能以其它方式延續鴻芷的生命與價值,但現階段關閉或轉型或是必然的選擇。
從收入模式的角度看,這家社會企業的收入在起始階段主要依靠基金會的資助,之后主要靠自營收入外加一些外部的小額資助。從經營模式的角度看,除常規經營外,鴻芷的場所以公益價格提供給公益活動主辦方,其經營的產品、場所的布置無不滲透著環保與公益的味道,讓不少公益人備感親切。但是,如果缺乏了外部的無償資助,鴻芷無法開業,也很難撐到今天。
就筆者所知,像鴻芷一樣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社會企業不在少數。究其原因,是陷入了社會企業的模式困局,使自己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手段既不能跟隨商業的節奏和要求去獲得相應的利潤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又不能像一個公益組織一樣去名正言順地獲得社會捐助來維持運轉,因為社會對社會企業的期望是要靠其自身經營利潤來做公益。
雖然目前對于社會企業并沒有法律上的定義,但社會企業應該“運用商業手段,實現社會目的” (英國社會企業聯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UK】),其最主要的特征包括:1,其經營的目的是解決某一社會問題;2,其經營的模式或手段是商業化的;3,其利潤不分配給股東,而是用來開展更多的公益項目;4,其開展或支持的公益活動的資金來源于其生產經營所獲得的利潤,或以公益價格提供社會服務。
這一概念看起來很完美,但在現實中卻難以落地。也正因為如此,盡管有關社會企業的討論和實踐在國內和國際上已經歷數年,我們很難看到一家經過時間檢驗的知名社會企業(雖然有人認為摩拜單車是一種社會企業,但別忘了它是靠創投資金所設立的,摩拜利潤的大部分是要回報給投資者,而不是用來開展公益活動的。因此筆者并不認為它是一家社會企業)。然而,延續了數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知名公益或商業機構卻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商業有商業的本質屬性和運作要求,公益有公益的本質屬性和運作要求。如果人為地將兩樣具有本質區別的東西融為一體,其結果只會不倫不類。鑒于上述原因,社會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往往在商業和公益理念和模式之間徘徊和搖擺,導致方向不明,手段或策略不清。這種困局所產生的經營的難以為繼便不難理解了。
商業機構的本質就是為了賺錢。要賺到錢,就必須按照市場的要求和規則來運營。即便其產品歸屬于社會服務領域,商業機構解決社會問題的目標是次要的,或者說只有經營產生了盈余時才有能力去考慮其社會目標。當自身生存目標與社會目標發生沖突時,社會目標往往會被拋棄,這就是“利己”的本能反應。此外,現實社會中能夠將商業目標與社會目標完美結合的領域是非常有限的。
鴻芷咖啡的現狀,正是陷入了上述社會企業的困局。如果鴻芷能夠從中擺脫出來,要么以公益組織的模式來經營,要么以商業機構的模式來運作。可能結局就不一樣了。如果以公益組織的模式來經營,鴻芷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去籌款或尋求捐贈,并有時間和精力將公益做得更多、更專業和更有效。同時,現有的營業收入作為收入來源的一部分。這樣不僅收入方面的壓力會少得多,其追求的公益目標也更能有效得到實現。如果鴻芷以商業的模式進行運作,就需要對市場進行劃分,并根據潛在客戶群的需求設計經營場景、產品類型和服務方式,同時要根據市場水平定價。當產生了盈利并保證了正常的經營活動后,剩余的利潤就可以用來開展和補貼公益活動。
總之,如果“公益向右,商業向左“ 的實質是將公益和商業兩者融合為具有雙重屬性的東西,并最終將公益商業化,這是很危險的,也是很天真的。社會企業是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還需要拭目以待。但如果“公益向右,商業向左“ 的實質是希望公益組織引入和借鑒商業機構的一些管理和運作理念和手段來提高公益組織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 同時希望商業機構在自己的經營活動中,能夠像企業公民一樣對社會、對環境和對自己的員工友好和負責,其盈利能夠更多地支持公益活動,回報社會,而不是自私自利和殺雞取卵式的掠奪和剝削,這是健康的,也是可以和應該努力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