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高東起 韓婷
10月31日,在華住伙伴大會上,華住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季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闡述了中國酒店業發展的新路徑——聚焦三個“三個市場”,嚴守兩個“三好”,推動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尊重市場梯度,掘金三個“三個市場”
季琦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一流的基礎設施,疊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酒店業創造了獨特優勢。他提出,酒店業需從三個維度理解并深耕細分市場:
地域維度:發達市場(1線、強2線)、省城市場(2線)及縣域市場(3、4線)呈梯度發展??h域市場連鎖化率遠低于全國均值,基礎設施快速完善、消費升級顯著,蘊藏巨大潛力。
奢侈、中產與平價消費市場并行。其中,超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推動品質需求升級,出行成為重要消費增量,新一代消費者更注重體驗感與審美價值。
年齡結構維度:青年(18-35歲)、中壯年(36-59歲)與銀發族(60歲+)消費特征各異。年輕一代教育背景良好、視野開闊,對酒店審美有更高要求。
基于此,華住推出全新品牌“全季大觀”,以東方美學融入旅居場景,實現從酒店到生活方式的升維,致力打造世界級東方品牌。
緊抓行業機遇,嚴守兩個“三好”
當前中國酒店業客房總數超2000萬間,位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小散弱、同質化”問題,客房超40間的酒店僅占25%,連鎖化率僅40%,低線城市不足30%。這一現狀帶來多重改革機遇:存量壓力推動資產回歸投資本質;加盟與品牌驅動供給側變革;AI技術提升運營與體驗;強大制造業支撐高性價比供應鏈;縣域市場潛力與重置成本降低。
季琦強調,新機遇下需嚴守兩個“三好”:投資端把握“好位置、好租金、好產品”,產品端注重“好品牌、好物業、好品質”。華住通過從微房量到中房量、從單體到連鎖、從星級到品牌、從大城市到縣城、從房地產配套到投資回報的“五個轉變”,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地。
據《HOTELS》2025年排名,華住集團位居全球第四,旗下漢庭酒店規模全球第一,全季酒店位列第四。季琦表示,華住將繼續以品牌為主導,讓“中國服務”走向全球,使酒店成為承載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