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2月21日訊(記者張雋瑋 通訊員周鋼)今年是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三年任務的收官之年。記者從武漢市發改委獲悉,今年武漢市將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高端人才、科技創新投入、創新智力機制五個方面施力,高質量完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任務。
其中,聚焦“新時代校友經濟”被放置首位,并提出今年全面落實包括大學畢業落戶、住房、收入在內的專項政策,確保留住20萬以上大學生在漢創業就業。
去年,大學生留漢人數30.1萬人,是上年的3.1倍;大學生在漢新落戶14.2萬人,是上年的9.6倍。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武漢戶籍人口總數853.65萬。 這一數據較2016年的833.84萬戶籍人口增加了近20萬人,為歷年高值。
記者注意到,在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后,市發改委還提出了相對應的一系列目標:2018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620億元;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占比超過40%;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投貸聯動業務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50家,額度不低于10億元。這些數字均較2017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去年,武漢在全國率先組建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和院士專家顧問團,統籌推進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5場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舉辦,共實現206個項目簽約,交易金額244億元。
武漢為全國首批投貸聯動試點城市,是城市科技金融創新取得的重要突破。數據顯示,目前共有三家試點銀行,累計支持科創企業94戶,投貸發放額達到36.64億元;其中投貸聯動貸款余額7.04億元,同比增長84.29%;對應投資總額29.6億元,同比增長38.1%。
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武漢知識產權法庭去年2月成立以來,結案4431件,受理跨域民事及行政案件近40件,為湖北省第一家跨行政區域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機構。
同時,武漢積極落實國家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政策、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試點政策。去年有3187名科研人員享受了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帶來的個人所得稅遞延稅款納稅,額度近9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