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么還用專列送呢?”這是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課本中的一篇新文章。今天,筆者隨堂聽了一位三年級語文老師的課,發現了這篇課文。看來真的是脫離語文課堂太久了,在小學里有這么一篇環保好文章都不知道。
故事是這樣的:這年春天,成千上萬只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時,在瑞士境內遇到了麻煩。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決定用火車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去。也就有了燕子專列這件事情的發生。
在這篇小文章里,讓我們體會到了歐洲小國瑞士的一種非常偉大的舉國環保精神。
一是“成千上萬只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時,在瑞士境內遇到了麻煩。”先不說燕子在瑞士境內遇到了什么麻煩,單就從一群野生過路候鳥中,發現野生過路候鳥有問題了,就是一個了不起環保方面知識的發現。如果沒有一個敏銳的環保意識,誰又會去關心一群野生過路候鳥?為瑞士能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點贊!
二是“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可以看出瑞士人們對于這群過路野生候鳥燕子的生活習性,遷徙特點了如指掌,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國度!
三是“瑞士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決定用火車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去。”政府能作出用火車把遇到麻煩的燕子送走,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能發現問題,知道燕子遇到麻煩,再到作決定把燕子送走,這可以讓人感受到瑞士政府的與他國不同之處。如果事情發生在我們國家,我們的家鄉,有誰會去關心一群過路的侯鳥呢?就是會有有心人發現了問題,政府也不可能也不會作出如此“偉大”的決定來。
四是“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群體,為了一群不相關的過路候鳥,能“紛紛”走出家門,參與尋找燕子的活動,這就是一種舉國環保的精神!
當然,也需要指出的是:燕子是一種野生動物,其野性不容忽視,就是人們有心去尋找燕子,燕子也不會等著讓人伸手就捉呀!其一可能是文章作者為了讓故事內容更感人,于是捏造事實;其二可能是燕子真的已經凍僵凍傷,無力再掙扎,只能讓人隨便“捉”了,這樣就是人們救助了,也已經無力回天了;其三最有可能的是,當地的人們與野生動植物能和諧相處,從燕子的角度來說,與當地的人們,只有親近,沒有生疏;只有關心,沒有敵意;當“自己”遇到困難時,還希望得到當地人們的幫助,這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最高境界!
但是,不管何種原因,歐洲小國瑞士能發現過路侯鳥燕子遇到了麻煩,政府能作出偉大創舉,“決定用火車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去”,人們能“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這就是一種舉國的環保精神,當今天我們還在關心“習近平總書記批示關注的幾樁破壞生態環境事件整治得咋樣?”的新聞事件時,歐洲瑞士小國已經舉國具有環保精神了,真讓人感慨萬端!(陸增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