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8.8%
長江網5月17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馬振華 通訊員周鋼) 5月初,武漢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督查激勵。長江日報記者5月16日從武漢市發改委獲悉,我市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8.8%。
武漢市發改委表示,我市著力培育壯大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去年,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8%、18.7%和22%。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48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63%。
今年以來,我市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延續了去年良好發展勢頭。市發改委統計顯示,一季度,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8.8%,增加值增長13.5%。
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市發改委分析認為,得益于建立了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統籌”。
產業鏈方面,我市加快國家存儲器研發生產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絡安全創新與人才基地、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創新示范區“四大基地”建設。
在做強創新鏈方面,我市集中資源支持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自由創新特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國家級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雙創基地、企業和高校新興研發平臺大量建成。
打造人才鏈方面,我市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工程、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四大資智聚漢工程”。
資金鏈得到完善,我市深入推進投貸聯動試點,大力發展創業投資集聚區,創新科技信貸產品,開展信用貸款保障,深化財政專項資金改革,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采取“1+N”模式設立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
在配套政策鏈,我市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各事項辦理平均時間壓縮10.6天,審批服務事項50%實現“馬上辦”、80%實現“一次辦”、45%實現“網上辦”。同時,我市也加大了減費降稅政策落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