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報融媒體7月24日訊(記者張雋瑋 通訊員蔣于)24日下午,武漢市政府新聞辦通報2017年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幅7.5%,服務業占比達到54.9%,為歷史高值,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特征愈加顯著。
市統計局表示,武漢經濟穩中向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升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創近18個月新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近25個月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近4年來首次達到目標進度,外貿出口增速則為近年最高。二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服務業從增速及占經濟的比重均領先第二產業。而武漢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也在向中高端邁進,信息技術制造、裝備制造、能源及環保、生物醫藥的產值之和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36.5%。三是動能轉換加快,新增市場主體的幅度26%,全市上半年累計市場主體100.99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這四類“四上”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3979.34億元,增長14.2%。
發布會還首次披露了全市創新創業實體空間面積,達到113萬平方米,新建眾創空間18家,包括加速器在內的孵化器28個。
民生方面,今年上半年物價穩定,居民收入增幅跑贏GDP,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元,增幅8.81%。消費方面,武漢市人均消費額達到2.7萬元,以享受和發展為主的消費快速增長,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市統計局分析,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就業規模擴大及政府不斷加大社保方面的投入。上半年武漢市新增就業9.92萬人,增速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預估下半年武漢市經濟走勢,市統計局認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隨著供求關系改善,從去年10月開始武漢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已結束了連續55個月的負增長,并連續上漲了9個月。一大批項目的引進也為經濟增長積蓄了后勁。據悉,上半年不含房地產項目在內,武漢市投資項目達到265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519個。其中,工業投資項目1495個,比上年增加255個。
先行指標看,上半年,武漢市全社會用電量233.48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增長4.5%,其中,制造業用電量102.84億千瓦時,增長22%。貨物運輸量增長14.6%,增速同比加快14.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