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二七街長建社區恒大雙城小區,陳一新與物業項目負責人、黨員工作隊隊員、社區群干等交談。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長江網訊(記者鄭汝可 李婷 通訊員祝麗芳)物業服務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民有所呼”的重要領域。如何緩解居民、物業、社區三方矛盾,同時探索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今年2月以來,武漢市委創新提出推進“紅色物業”試點工作,作為實施“紅色引擎工程”的重要探索。
近日來,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市領導楊漢軍、蔡杰等通過走訪調研,深入督查全市“紅色物業”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陳一新認為,從目前基層反饋來看,“紅色物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叫好聲,順應了城市發展趨勢,回應了人民群眾期盼,具有現實和創新意義。但“物業公司政治引領功能還不強”等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
陳一新指出,要堅持積極穩妥、小步快走,堅持公益屬性、市場運作,真正將物業打造成為黨的工作者隊伍,彰顯“紅”的特色,體現“治”的成效,推動物業服務融入社會治理創新,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物業不僅要服務群眾
還要成為基層黨的工作隊伍
面對“紅色物業”這一全新領域,各區圍繞組建公益性物業企業、選聘黨員大學畢業生從事物業服務管理等工作,創新作為、先行先試,一些關鍵性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其中,江岸區作為全面推行的首個試點城區,通過組建公益性企業化物業服務實體,加強現有物業服務企業黨建工作,百步亭集團承接、托管三種模式開展探索。
5日下午,陳一新來到江岸區袁家社區。袁家社區是一個老舊住宅小區,今年5月,引進百步亭紅色管家物業參與社區服務管理。與社區居民交談了解后,陳一新肯定了小區“舊貌換新顏”的變化,他也注意到,目前社區物業公司還存在成員年齡偏大、黨員比例不足等問題。
“‘紅’的特色還要更濃一些。”陳一新指出,“紅色物業”既要發揮物業服務功能,又要發揮政治引領功能,不是簡單的就物業管理抓物業管理。他要求,要以“紅色引擎工程”為統領,彰顯“紅”的特色,推進物業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在物業服務領域彰顯黨的政治色彩,強化黨的政治屬性,發揮黨的政治功能,實現黨對社區物業服務的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工作引領。還要著力體現“治”的成效,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整合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方力量,既提供優質物業服務,又同步開展黨的工作,傳遞黨的聲音,把黨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把黨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
鼓勵大學畢業生投身物業工作
基層是廣闊天地 大有可為

7月5日,陳一新來到江岸區新村街黃埔人家小區,與身著正裝、笑臉洋溢的年輕“紅色物業管家”拉起了家常。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同學們都是哪里人?在這里待遇怎么樣?工作遇到什么問題和困惑?”來到新村街道鐵南社區黃埔人家小區,陳一新與一群身著正裝、笑臉洋溢的“紅色物業管家”拉起了家常。
“山東濱州、河南周口、湖北天門……”“待遇很不錯。”“現在沒什么困難,我們都下定決心了,干勁十足!”青年們回答。他們主動介紹,成員張殿華、韓文艷是一對情侶,他們一個在武大,一個在西南大學,今年畢業后都選擇了武漢,相約扎根基層。
今年3月以來,江岸區組建公益性社區服務公司——武漢眾治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從武大、華師等重點高校引進了20名研究生,從事“紅色物業”工作,其中,黨員16名。入職以來,他們在百步亭社區接受集中培訓、到物業企業掛職鍛煉,迅速進入角色。
看到年輕的畢業生們活力十足,將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陳一新說,基層是實踐的大學,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可以鍛煉才干、增長本領。他勉勵大學生們發奮努力,從社區干起、從基層開始,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真正了解群眾疾苦,了解民情、社情、國情,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祝你們獲得成功!”
陳一新希望,黨員大學畢業生們加入物業公司,既要發揮好服務群眾的作用,更要強化政治引領,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聲音及時傳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疾苦帶回來。他要求相關部門創新方式、加強宣傳,通過“走進去、走下去、留下來、干起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吸引更多思想素質好、專業能力強的大學生隊伍,投身物業管理工作。
邊試點 邊總結 邊提升
“紅色物業”還要小步快走
二七街道長建社區恒大雙城小區,現有物業公司是一家市場化企業。實行“紅色物業”后,恒大物業公司建立黨員工作隊、成立志愿服務隊,不斷融入社區治理,小區樓棟、廣場的“紅色文化”開展得如火如荼。
“物業費是多少?現在推進有什么困難?” 陳一新邊看邊問。物業項目負責人回答,目前物業費每平方米1塊多,推進“紅色物業”后,小區物業收費率還從68%提高到了90%。
6日下午的推進會上,陳一新說,“紅色物業”企業不同于現有市場化物業服務公司,必須堅持公益屬性,突出服務群眾的價值取向,既為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的老舊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又要實行市場運作,尊重市場運行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公益性物業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7月5日,常青花園第四社區,陳一新了解社區深化“黨員常青”示范引領,激活“紅色細胞”,推動“紅色引擎”的系列舉措。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結合常青花園第四社區等地的走訪,陳一新指出,“紅色物業”直接面向基層、面對群眾,當前,所有工作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做到蹄疾步穩、有序推進。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根據老舊小區、棄管小區、村改居小區、還建小區等不同類型的住宅小區,探索不同的路徑和模式。要邊試點、邊總結、邊提升,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做法,一個試點一個試點推進,一個小區一個小區覆蓋,逐步擴大成果,以點帶面,全面提升。
案 例
社區來了批有活力的年輕人
一個物業公司招來20個研究生
“現在的小區綠樹成蔭跟小公園似的,環境好了,治安好了,志愿活動也多了。居民和物業關系越來越好。”今天,在恒大雙城小區,居民代惠芳夸個不停,她還專門把記者帶到8棟9棟樓之間,“你看這個燈,我們一反映晚上這里黑,物業馬上就安了燈,區里推進‘紅色物業’試點,居民切身感受到變化。”
“現在的物業工作人員臉上總有笑,腿腳跑得快,處理鄰里矛盾特別有方法。”恒大雙城小區居民韓鳳英有切身體會。6月初,因樓上空調管道漏水,她家墻面、柜子全被漏濕,當時特別惱火。她第一時間將問題反映到物業,不到10分鐘,工作人員就上門查明情況,并到相關業主家溝通。
讓韓鳳英沒想到的是,沒一會兒工夫,工作人員帶著樓上業主下了樓,一進來就給她鞠了一躬,并致歉。“當時火氣一下被撲滅了,大家和氣地把問題解決了。”韓鳳英說。
4月份,恒大雙城物業服務中心成立黨支部,并培養了3名大學生骨干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成為公司的骨干力量,在每天走家入戶的物業服務中,他們及時發現問題并向社區反饋,幫助解決業主難題。
“自從社區來了這些大學生,物業惠民服務多了,社區活動質量高了,居民也更滿意了。”在長江明珠小區,提到新進的大學生,社區書記黃紅英贊不絕口。

2017年3月,江岸區成立武漢眾治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區級公益性物業企業向部分小區提供服務。圖為武漢眾治社區服務有限公司6位新入職應屆畢業生。長江日報記者 郭良朔 攝
黃紅英口中的大學生來自武漢眾治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今年3月,江岸區在推進“紅色物業”過程中,成立武漢眾治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區級公益性物業企業向全區無物業老舊小區提供物業服務。眾治公司從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招聘來20位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從事物業管理工作。
90后的張殿華和女友韓文艷一起來到眾治公司“干物業”,進入公司后,他們和同事一起深入江岸576個老舊社區,摸查調研、上門入戶,收集社情民意。張殿華說:“在我心里,紅色物業就是在黨建引領下,有效改善居民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我能真實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