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支付平臺近幾年公布的全民賬單中,黃燜雞米飯打敗沙縣小吃和各類面點,成為新一代的全民料理。11日,蘇州吳中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黃燜雞米飯展開專項檢查,還真查出不少問題。
小份的黃燜雞16塊,大份的21塊。中午,記者來到蘇州多家黃燜雞米飯快餐廳,十五六塊錢一份的黃燜雞飯,很受歡迎。老板表示,為了應對高峰期,通常的作坊都是將雞肉直接加工好,分裝在這些盤子里,有客人來直接加熱就可以。老板表示,為了降低成本,都用的自制作料,記者再三要求下,工人將一盤盤未經遮蓋的調料從冰柜里拿了出來,散發出各種刺鼻的香味。
各類調料雜亂堆放,找了半天,工人終于從冰柜最里面掏出一袋最重要的寶貝,黃燜雞。記者看到,一塊塊肉被凍得結結實實,僅用一只透明塑料袋包裝,外表沒有任何文字標注,對于肉塊的產地、保質期生產日期,商家一無所知。他們唯一清楚的,就是這些雞肉,比大型市場里售賣的成本要低得多。
一袋冷雞肉二十斤,價格從120元到160元不等,最便宜的雞腿肉只要6塊錢一斤。事實上,市場里正常的雞肉價格到達每斤10塊錢,純的雞腿肉價格更高。這些;廉價雞腿的進貨渠道究竟是哪里呢?今天,吳中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黃燜雞米飯展開專項檢查。
店員打開冰柜,底部幾只大塑料箱內,數十斤雞塊被完全冷凍,檢查人員發現,冰柜的角落里,放著一盆排骨,已經全都凍結在一塊,表面已經發黑。雖然有生產合格標簽和產品說明,但無論是冷凍的雞塊還是排骨,老板都無法出示進貨票據。除了進貨來源不明,而在另一家黃燜雞店內,檢查人員發現,外包裝所要求在零下18度保存的,實際冰柜溫度顯示,卻成了零度左右。
吳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發區分局副分局長俞艷勤說,長期保存不能脫離一個零下18度的儲存條件。如果來源不明的話呢,可能會存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風險,他們也會進一步跟進,下午也將對他進行約談,另外就是讓他對進貨的來源做一個了解。執法人員表示,將會對黃燜雞以及各類快餐進行專項整治,除了要求衛生達標,對主要產品來源,也會進行嚴格檢查,疑似有問題的,還將請第三方進行檢測,確保食品安全。(社會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