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監管執法分局聯合番禺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在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共同舉辦“預防食用河鲀魚中毒,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宣傳活動。70多家餐飲企業代表和群眾參與活動。
據悉,廣州市番禺區和南沙區水系發達,時有村民捕撈河鲀魚食用,個別餐館也存在違法制售河鲀魚的行為,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此次宣傳活動,旨在幫助餐飲企業和消費者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國家有條件放開河鲀經營這一政策,并宣貫相關法律法規,防范食用河鲀魚中毒風險。
廣州市食藥監局食品監督執法分局法規科負責人朱孝鴻在活動現場向參會的餐飲企業解讀了“國內有條件放開養殖河鲀魚經營限制”的相關政策法規,介紹食用河鲀魚中毒風險等知識,并以案說法,告誡餐飲企業要遵法守法,不經營、加工制售不符合規定的河鲀魚。
廣州市食藥監局食品監督執法分局監管三科副科長張志濤介紹,由于河鲀魚含有劇毒的河鲀毒素,我國食品監管部門對放開河鲀魚經營和食用一直持謹慎態度。近年來,隨著我國河鲀魚養殖和加工制作技術的成熟,部分養殖品種的河鲀魚體內毒素已減少到可以安全食用標準。2016年,原農業部辦公廳和原國家食藥監總局辦公廳聯合發文,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加工經營。張志濤提醒市民群眾,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輕信個人“經驗”冒險食用河鲀魚或食用來源不明的河鲀魚。
活動現場,監管部門接受群眾咨詢,辦理投訴舉報事項,以展板、宣傳片等形式宣傳河鲀魚科普知識及相關政策法規,向企業和群眾派發食品安全科普讀物30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