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的消息,8月7日以來,黑龍江省部分地市相繼出現人感染炭疽散發病例。目前,黑龍江省發生的為皮膚炭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據了解,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法定乙類傳染病。牛、羊等食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接觸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塵或氣溶膠而感染。黑龍江省是自然疫源地,炭疽病例時有發生,且多為散發病例。當前我省氣候潮濕、高溫、多雨,適宜炭疽芽孢生長,易出現炭疽疫情。
截至8月9日18時,全省共報告人感染皮膚炭疽14例。病例最多時為2010年38例,今年疫情與2016、2017年基本持平。14名病患中1人已治愈出院,10人在哈爾濱市治療、2人在佳木斯市治療、1人在雞西市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平穩并趨好,后繼治療和病原檢測等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疫情發生后,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科學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一是科學研判,迅速部署。及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炭疽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指導部署全省炭疽防控工作。開展疫情流調,摸清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制定防控措施,做好炭疽防控工作。二是加強監測,掌握動態。根據炭疽的流行特點,指導各地加強對重點人群、重點地區的疫情監測,將有接觸史、有臨床癥狀的病人和從事畜牧養殖、畜產品加工及運輸等職業人群作為重點,及時發現可疑情況,果斷采取防控措施。三是部門配合,聯防聯控。加強與畜牧部門的溝通協調,密切關注牛、馬、羊等發病狀態,出現畜間可疑情況,及時采取宰殺、焚燒、深埋、消毒等措施,并做好從畜到人的防控工作。加強與公安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掌握接觸病死牲畜或肉類的密切接觸者,必要時采取措施對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四是宣傳引導,關注輿情。加強炭疽預防和衛生防病知識宣傳,讓群眾認識到炭疽的危害性及可防、可治性,并自覺做到不屠宰、不剝食、不銷售炭疽感染的動物。引導媒體科學、客觀地報道,做好輿情監測,避免引起百姓恐慌,保持社會穩定。五是科學處置,及時醫治。各地加強疫情研判、監測報告和依法科學處置,省級派出專家組指導各地開展炭疽防控工作。醫療衛生機構對發現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及時送往當地或省級傳染病防治院治療,觀察病情動態,妥善進行醫治,使患者盡早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