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有一種新選育的青腳麻雞,1日齡時依據雛雞的羽型就能迅速分別出雌雄,鑒別率高達99%以上,且不需要往常那樣的專業人士和專業設備。該雞種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產蛋量高。
這種由河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遺傳育種與繁育團隊培育的麻雞新品種,在商品糧大省獎勵資金示范推廣項目的支持下,通過兩年的示范推廣,在河南新縣完成了生產體系的構建,具備了大面積推廣的條件。
家禽研究室王明發博士帶領團隊選育的青腳麻雞新品種是我國主要的優質肉雞品種之一,特別適合山坡林地放養和生態肉雞生產。
但國內多數放養肉雞的生產會造成山坡林地環境破壞和水土流失,因此,研究團隊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出發,在新縣沙窩鎮示范青腳麻雞標準化飼養新技術,主要包括放養雞群輪牧技術和林下種草技術、依據植被資源而設置的公母分養和混養兩種放養模式。這些技術有效保護了山坡林地的生態環境,降低了養殖戶的飼養成本,提高了青腳麻雞生長性能和產品品質。
研究團隊還在示范地實施穿梭用藥法和中西醫結合預防法控制放養雞群寄生蟲病的發生,解決了山坡林地生態肉雞放養的疫病控制技術難題。用中草藥、酶制劑、微生態和抗菌肽等綠色添加劑,提高雞群的免疫水平和健康狀況,提高雞群抵抗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能力。整個優質肉雞飼養期不使用抗生素,為無抗禽產品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一年多的示范,優質青腳麻雞上市時成活率達95%;由于產品品質提高,每公斤售價較普通肉雞高6元,一只雞多賣12元,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王明發介紹,雞為林木除草、除蟲、施肥和提供二氧化碳,使林木生長加快;林木為雞提供氧氣、遮風避雨和棲息場所,并消耗了雞的排泄物,使雞健康生長,真正實現林、草、蟲—生態雞—雞糞—土壤良性循環,為人類提供健康食品,促進當地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