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美好秩序,治理先行”2018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新京報食品秩序治理論壇的分論壇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中糧我買網高級副總裁羊凱、餓了么食品安全總監賈婭玲、百果園京津區總經理孟凡鵬圍繞“如何提高網絡食品安全治理的有效性”進行了討論,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主持。
論壇期間,針對監管問題,洪濤表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網絡平臺的監管是有責任的,政府部門可以把更多的責任給網絡平臺,調動起第三方平臺的積極性。洪濤認為,實體銷售食品是安全的基礎,但是網絡的安全又對它是保障、延伸,網絡又促進了實體的食品安全。
阿拉木斯表示,互聯網是先進技術的代名詞,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等,其看到互聯網時,背后是一大堆技術支撐,它代表了最新技術。互聯網既然可以改造食品行業的模式,從治理的層面,也一定可以改善食品的治理,就像改善足球的裁判一樣。
賈婭玲表示,餓了么正在跟各地監管部門就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的共治進行探索,例如從監管側來講,很多線下小餐飲商家有證照的問題,餓了么也跟地方的監管部門逐漸探討。線下餐飲,餓了么可以去扶持幫助線下小餐飲,給它一些監管的政策和通道幫扶。
對中糧我買網在物流方面進行的工作,羊凱表示,如果生產企業里的生產、物流、倉儲的周轉率低的話,企業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物流體系是中糧集團根據現在有13個供應鏈進行梳理,在生鮮領域中糧我買網做的是可視化,中糧我買網跟中國檢測體系合作溯源體系,保證整個全程是冷鏈可以控制的。
孟凡鵬從企業層面闡述了百果園對于食品安全的行動。孟凡鵬表示,走進百果園的每個門店,檢驗產品的好的標準就是好吃,好吃的標準是源于安全、穩定的種植環境,百果園在種植源頭、種植基地來把控水果的安全標準,百果園已經全球發展了近300個直營和合作的種植基地,來提升種植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