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食安辦、鼓樓區食安辦聯合開展“食安福州”現場主題活動,并啟動“2018年福州市青少年食品安全主題繪畫大賽”。“我們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進一步提升青少年食品安全知識素養。”福州市食安辦副主任、福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蔡曉峰說,“福州市自開展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以來,不斷創新完善各項監管機制,深化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及科普宣教活動,提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織密校園食品安全的‘防護網’。”
建機制 落實主體責任
2017年3月,福州市臺江區探索建立部門、街道、社區三級監管機制,并明確各級監管部門責任分工,確保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其中,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加強校園食品安全日常監管,持續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牽頭組織臺江區各有關部門、街居食品安全協管員,每學期開展一次校園食堂和送餐企業食品安全聯合檢查整治,及時指導并協助解決街居在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這僅是福州市創新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開端。2017年以來,福州市逐步建立起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聯合協作機制,明確由福州市食安辦牽頭組織協調,福州市綜治辦、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教育局、城管委等部門聯合協作,共同治理全市所有普通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技工學校、中學、小學、幼兒園和托兒所等各類學校以及向學校配餐(含校外托管用餐)機構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等。
與此同時,福州市教育局還與各縣(市、區)學校層層簽訂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重創新 提升監管效能
“學校食堂后廚怎么樣?”“孩子們吃的東西安全嗎?”……為了滿足家長們的“好奇心”,2017年以來,鼓樓第一中心小學先后多次舉辦“后廚開放日”活動,邀請學生家長代表實地探訪學校食堂。其中,食堂后廚的“明廚亮灶”視頻展示,給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了解,“明廚亮灶”是福州市保障餐飲環節食品安全、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福州市共有9051家餐飲服務單位完成“明廚亮灶”創建,占比達28.8%。
在開展“明廚亮灶”創建工作中,不少地方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創新。閩侯縣指導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食堂,引入以“明廚亮灶”為特點的“4D廚房”系統,推行“4D管理”模式廚房;倉山區創新推行“明廚亮灶”VR模式,監管人員在辦公場所即能進行實時監控。
當前,福州市正在全面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百千萬”工程,其中明確要求學校食堂要全部開展“明廚亮灶”建設。到2018年年底,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餐飲服務單位將全部實現“明廚亮灶”。
強整治 嚴守安全底線
為全力保障福州市中高考及秋季開學期間校園食品安全,今年5月6日起,福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2000余所學校開展為期5個月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檢查以學校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內外食品經營單位、校外托管機構等為主要對象,重點檢查經營主體資格、量化分級評定、食品安全責任落實等。
同時,福州市教育部門聯合城管部門,在校園周邊200米范圍內設置警示牌,禁止設置流動攤點。截至目前,已完成市屬學校周邊154面警示牌的懸掛工作。
蔡曉峰介紹,福州市每年都開展春、秋兩季校園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2017年,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8368人次,檢查學校食堂1481家次、托幼機構食堂933家次、學校周邊餐飲單位3805家次、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5家次、家庭托餐779家次;取締無證餐飲經營戶27家;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劑28.2千克,累計罰沒金額35.88萬元;查處違法案件52件。
抓宣教 構建共治格局
自開展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以來,福州市積極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馬尾區通過“政府指導+財政出資”方式,為全區14所公立中小學校、幼兒園的1萬余名師生投保了第三方食品安全責任險,實現了區域性公立學校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全覆蓋。
福州市還開展了“食品安全大講堂學校篇”等系列活動,編印、發放了十萬余冊《福州市小學生質量安全知識讀本》《食品安全宣傳手冊》。高新區等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教育部門,為轄區內中小學開設食品安全教育課程,開展食品安全主題班會、有獎征文等活動。鼓樓區在福州大學銅盤校區成立“學生膳食共治委員會”,由在校學生代表每月組織開展一次以上的校內食品安全檢查,充分提升了在校學生共治共享校園食品安全的參與度與獲得感。
“只有構建校園、學生、家庭、社會多元化的食品安全共治共享體系,才能切實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水平。”蔡曉峰表示,“我們希望發動更多市民參與、支持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希望協會代表、企業代表帶頭強化行業自律,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樹立誠信經營理念,規范經營、安全生產;希望青少年認真學習食品安全知識,當好食品安全小小宣傳員,形成良好的共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