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徐逸波在《中國民族品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7)》發布會致辭時表示,當前,上海正緊鑼密鼓地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讓新品牌保持生命力,讓更多品牌脫穎而出、經久不衰,更好體現國家形象、代表國家水平,參與全球競爭。
徐逸波表示,品牌的知名度和生命力不僅在于品牌所代表的企業實力,還來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及其打造的社會美譽度。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積極引導各行各業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承擔好服務職能。去年6月,上海有244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集中發布了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上市公司也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有44家披露了年度資金投入量,累計投入扶貧資金6.48億元,交通銀行、海通證券、寶鋼股份等企業系統披露了各自的扶貧實踐。
“這都體現了上海企業社會責任推進工作正在深入有序開展,效果正逐步顯現。”徐逸波說。
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也是民族品牌誕生的搖籃。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車和蝴蝶牌縫紉機,曾是過去結婚的“三大件”。大白兔奶糖、英雄鋼筆、三槍內衣等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經典記憶。時至今日,上海涌現出大飛機、時裝周、上汽集團、東方航空、光明集團、月星集團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品牌。它們不僅是上海的驕傲,而且已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
徐逸波表示,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滬舉行,這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希望全國各行業、全球各國家的企業家借助這一國際化平臺交流切磋,為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