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3月20日,泰興市黃橋鎮雙橋村養豬大戶呂利紅手機上傳來短信提示音,死豬理賠款1086元已打到他個人賬戶上。呂利紅說,過去生豬保險、出險、理賠要跑來跑去忙個不歇,如今在手機上能全部搞定,省時省心省力。“原先理賠一月一結,現在報損一次結賬一次。過去理賠款半年左右才能拿到,現在一周內就到賬了。”
去年4月份起,泰州市農委牽頭成立“農牧旺”新型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推行在線投保、實時響應的新型農業保險服務。該平臺集納投保人、承保理賠機構、政府農業保險政策的涉農管理機構,形成一鍵報損、實時響應、協同應用的農業保險新型應用體系,實現降本增效。
截至今年3月26日,這項新型農業保險服務已覆蓋泰州102個鄉鎮1197個行政村,投保養殖戶近兩萬戶,投保金額約8.9億元,專業養殖戶參保率達100%。已累計報案7萬多件,理賠款5627.93萬元。
在負責“農牧旺”平臺營運的江蘇神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內,6塊交互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為農服務信息和數據。其中農業保險一欄反映泰州所轄三市三區的投保養殖戶實時上報的出險信息,同時每個出險信息進度也會實時顯示。該公司副總趙素華介紹,目前每天報案數大約300件。
記者在呂利紅手機上看到,他3月17日報損的19頭死亡育肥豬,重量、耳標、育齡、病癥、死因、金額、防疫員,以及報損時間、地理位置、編號,一目了然。經防疫員現場定損后,簽名上傳,同時報損農戶的一卡通、身份證等同步上傳。記者點開報案數,呂利紅從去年5月1日到今年3月21日,報損161筆共888頭豬(其中,育肥豬343頭、仔豬545頭),總金額近15萬元,已理賠127筆共619頭,賠付金額近10萬元。理賠標準按育肥豬6元/公斤、仔豬12元/公斤賠付。趙素華說,農戶從手機上報險,獸醫到現場確認原因,現場拍照,農戶確認后,遞送保險公司、獸醫管理部門、無害化處理部門,環環相扣,全部在手機上完成。
“理賠款分兩部分支付,保險公司付50%,財政付50%。”趙素華說,平臺只負責將所有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全部快速完成。后期賠付根據保險公司處理進度和資金調度情況,一周左右全部落實到位。
泰興市黃橋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張永德介紹,使用“農牧旺”平臺,減輕了基層畜牧獸醫人員工作負擔,提高了效率和農戶滿意度。以前農戶打電話報損,防疫員上門現場勘察確認死因,以及挖坑、填埋都要拍照,并且這些事宜都要錄入電腦,還要打印出來,整理成完整的出險理賠資料,一個月僅資料打印費就要2萬多元。而且理賠周期長,最長要半年才能拿到理賠款。如今,“農牧旺”平臺方便、快捷、公開、透明,沒有藏著掖著了。原先一個報損案件到保險公司立案受理至少兩三個月,現在實時受理、及時理賠。更重要的是,案件理賠規范了,理賠金額系統會依據理賠規則自動計算,規避手工狀態下公式填錯、金額算錯等問題。
“這不僅是一個服務平臺,還是一個政府監管平臺,將全市的養殖戶、獸醫和村級防疫員全部納入系統。”“農牧旺”平臺總策劃、泰州市農委主任毛正球介紹,該平臺是從滴滴打車平臺獲得靈感,即一呼即出、快速響應。“農牧旺”通過機制、運行創新,將財政手段與市場機制有機銜接起來,創新政府救災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同時,還解決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問題,提高操作的規范性。遇到疫情異常,信息平臺能自動預警,提醒監管部門重點核查,防止重大疫情擴散。據悉,當地已將該平臺納入泰州市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給予財政專項補貼,同時成立專門的推廣應用領導小組,每月通報各地平臺運行狀況,將相關工作納入農業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今年2月,省農委向全省推廣應用“農牧旺農技耘”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農技服務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