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聚集的城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便利店,便利店方便了無數的人。那你知道,一個城市總共有多少家便利店嗎?經常見到的OK、7-11、美宜佳、天福、喜洋洋等連鎖便利店,又各有多少家呢?
東莞的便利店被譽為全國零售行業的一匹黑馬。記者從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2017年東莞便利店總數達3萬多家,門店超過1000家的品牌有美宜佳、天福、合家歡、喜洋洋、上好等,其中美宜佳3546家,天福3311家,喜洋洋2360家。
這些數量龐大的便利店牽涉到眾多市民的食品安全,對它們要如何開展有效的監管?如何才能確保這些便利店不出、少出食品安全問題?
現狀:便利店數量多,食品安全難監管
在東莞南城周溪路口,一條500米長的道路兩旁,分布著3家美宜佳,2家個體自營小店,1家不出名的便利店。這在東莞或許是便利店密布的一個縮影。在這些便利店內,除了飲料、水和一些日常用品外,還有大量的食品,如餅干、鳳爪、香干、方便面、調味料等。除了包裝食品,大部分便利店都經營現場制作的食品,如魚丸、肉丸、烤腸,以及蒸包、豆漿等。
其中一家美宜佳收銀臺邊上放著一部烤香腸的機器,是空著的,店員告訴記者,以前是有熱狗賣的,但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沒有做。在另一家美宜佳便利店,有包子和蒸餃賣,兩個年輕的女孩正坐在一旁享受美食。店員告訴記者,“便利店如果要賣烤腸這樣的熟食,必須先申請,經營范圍內要有‘現場制作’這一項。”
據了解,在東莞注冊的大型批發企業如美宜佳、喜洋洋、天福、合家歡等,其配送的門店數量達數萬家,便利店成為東莞食品經營中最常見的業態之一。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人坦言,“便利店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覆蓋廣的特點,給監管工作帶來了難度。”實際上,一些便利店之前常常存在的問題就是不具備現場制作的條件,卻也在賣烤腸等熟食。
而執法人員在監管過程中發現,便利店經營的主要問題就有:未經許可經營食品;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銷售“三無”食品;進貨票據不齊全等。這些問題,幾乎是便利店的“通病”,“工業區外來人口多,便利店想做生意,那就想方設法地滿足大家,有人想吃熟食就上熟食,有人想吃包子還得賣包子。”一家便利店老板說。
難點:監管業務巨大,執法人員捉襟見肘
食品問題投訴尤其是發生在便利店內的食品投訴,曾讓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頭痛不已。僅2017年該局處理的食品問題投訴舉報4728宗,有關生產日期的投訴占1200多宗,其中便利店相關的投訴744宗,占比62%。
投訴多、便利店數量多,而市鎮兩級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人手一直很緊張,2017年雖然增加了一些執法人員,但“四品一械”(藥品、餐飲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監管業務量巨大,相對而言人手仍然捉襟見肘。“這么多店,光是去走一遍查一遍,不知道就要花費多少時間,其他工作就都難以開展了。”一名執法人員說。
如何抓好這些便利店的食品安全監管?這也是2017年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想得最多的問題。為摸清情況,主要領導帶領相關科室實地走訪這些便利店所屬大型批發企業,調研其食品經營模式、食品安全保障措施、門店食品管理現狀等。
通過調研,他們發現便利店食品經營有幾個明顯特征:各種品牌旗下便利店數量達幾千家以上,覆蓋全市32個鎮街(園區);加盟店占比高,加盟店主要以個體工商戶登記成立,原則上不允許門店從其他途徑購貨,品牌持有者在實際上從事食品批發業務;批發經營的食品種類多,流轉量大,有的達到過千種食品之多,且均是預包裝食品。
思路:抓便利店總部,賺錢也要負責
摸清楚情況之后,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最終制定了“加強對上游連鎖企業總部、大型批發企業(品牌持有者)的監管,督促他們落實管理責任,實施旗下門店證照登記、規范進貨渠道、完善進貨臺賬及銷售臺賬、利用大數據管理食品等多項措施”。
這一招,實際上就是要求便利店總部在收取眾多便利店加盟費,賺取給眾多便利店配貨的利潤后,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來。“錢倒是都讓你賺了,什么責任也不負,出了事什么也不管,那肯定不行。首先你自己得自查自糾,這樣問題就會少很多。”
與此同時,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重點出擊。不久后,執法人員在對某品牌企業旗下的門店監管中發現,其進貨票據、銷售記錄都未對食品的生產批號(生產日期)進行有效記錄,導致有關生產批號(生產日期)的投訴。而在很多門店中原本都有銷售的熟食如烤腸、魚丸等也都得到了規范,“這必須要在經營范圍內申請有現場制作這一條。”執法人員說。
“2017年我們隨機抽查門店24家及批發企業倉庫7家,發現存在問題15項;開展明察暗訪3期,發現問題54起,發現問題均已得到整改。”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說,而這些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就是之前提到的便利店的三大類“通病”,“未經許可經營食品;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銷售‘三無’食品;進貨票據不齊全等”。
大招:9550名協管員網格化監督便利店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執法人員經常派檢查組赴門店及批發企業倉庫進行飛行檢查,重點檢查經營場所和倉儲場所情況;根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約談批發企業40余家次,要求完善并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但管住了源頭,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東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充分利用市鎮村三級建立的2952個網格,發揮9550名協管員的主動性,有效應對門店“小、散”的特點,通過市鎮村三級聯動,對便利店進行監管。
“網格化管理能有效應對便利店‘小、散’的特點,協管員貼近社區,能夠比較及時地發現問題。網格化日常監管中發現各門店存在的典型問題,我們向品牌持有者反饋,發現有違法經營行為的,嚴格立案查處,執行黑名單制度,落實聯合懲戒機制,及時公開黑名單信息。”該負責人說。
多措并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東莞了數萬家便利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強對上游批發企業進行監管,對企業違法行為依法查處。
東莞便利店
每年增加1000家
東莞的便利店被譽為全國零售行業的一匹黑馬。數據顯示,東莞每1015人可享受一間便利店;在深圳,這個數字是2354人/間;在廣州,則是3076人/間。如今,東莞的便利店仍在以平均每年1000多家的速度遞增。
作為一個外來人口集聚的城市,東莞的便利店確確實實給許多人帶去生活的便利,無論是在工業區還是在高檔小區;便利店還溫暖了很多人的生活;尤其是在工業區,下了班,晚上休息的工人,聚集在便利店外,看看電視,聊聊家常。如果沒有便利店,那對很多人來說,生活真是很“不便利”。
記者走訪發現,大品牌連鎖店,比如OK便利店、7-11,以及東莞網點超多的美宜佳,無論是店面環境還是商品擺設上,都顯得更專業,管理更規范;銷售的食品,包括現場制作的魚丸、烤腸等熟食也更干凈、整潔,食品安全也相對有保證。
目前,東莞便利店的問題大多還是發生在一些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的便利店,以及一些個人開的士多。這些士多環境衛生相對差,不少店鋪商品陳列雜亂;銷售的食品有不少廉價產品,甚至是三無產品。記者在一家私人便利店看到,店內不僅售賣多種熟食,還現場制作手抓餅和雞蛋餅;而操作臺非常混亂,衛生條件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