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自去年以來,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把食品銷售日常監管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提高了監管的科學化水平。
去年,該局制發了全省食品銷售日常監督檢查計劃和食品銷售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指導全系統開展風險分級管理工作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指導全省做好銷售類食品經營許可工作,2017年全省核發銷售類食品經營許可證4.4萬件。為了深入推進智慧監管,該局將“互聯網+”與食品銷售監管相結合,組織開發了食品銷售監管平臺,舉辦了平臺應用的師資培訓并在全省全面啟動平臺。河北各地在“全覆蓋”監管的基礎上,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深入推進“雙隨機”抽查檢查,增強了監管的有效性和靶向性。他們全面摸清了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提供者、食品銷售自建網站底數,著手組織開發網絡食品銷售監管平臺。為了強化食品銷售環節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河北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風險隱患突出問題及監管對策清單,排查治理行業“潛規則”。滄州市本著“一縣一品一類”的原則,全面摸排,精準突破。他們加強了食品銷售監管隊伍建設,河北省局組織了食品銷售監管業務培訓班。各地采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崗位業務培訓,為做好食品銷售監管工作奠定了基礎。石家莊市、唐山市探索建立了食用農產品二維碼溯源系統,石家莊市還搭建了食用農產品信息化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管理平臺。廊坊市開發了“三小”社會共治平臺,把食品小攤點的監管納入了社會治理層面。邢臺市、承德市制定印發了快檢室建設指導意見或規范。秦皇島市著手探索展銷會監管模式。邯鄲市以“便民快檢 信息速遞”為主題,開展了創建“食品安全驛站”活動,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為了強化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該局與省農業廳聯合印發文件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并在秦皇島市召開試點工作推進會。此外,他們打造京津冀重點食用農產品產銷銜接協同監管和食品安全保障機制,保定、廊坊等地與京津對接,保障供京津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他們與農業部門建立了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各級食藥監部門和農業部門每季度開展一次聯合檢查,及時通報信息,強化整治合力。結合食用農產品風險項目清單,河北省局綜合利用多種手段,倒逼種養殖環節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定州市對葉菜類蔬菜、水產養殖品種、畜禽產品等食用農產品積極加強源頭治理。
圍繞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銷售環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排查隱患16221個,查辦案件3743件,移送司法機關28件。一是牽頭深入推進全省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強化了農村食品市場整治。二是按照省政府食安辦“三小”集中整治工作安排,全面整治規范食品銷售攤點經營行為。三是以元旦、春節、端午、暑期、中秋、國慶、開學季、兩會及十九大期間為重點時段,集中開展食品市場專項檢查。四是在銷售環節開展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打擊危害肉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百日行動”、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等專項整治,保障食品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五是全省統一組織了日本核輻射區域進口食品,嚴防問題食品流入。六是加強禽類及其制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管,積極組織H7N9病毒防控。積極穩妥地處置了注水牛肉、假冒鴨血、問題雞蛋等一系列輿情和突發事件,守住了底線,維護了食品安全穩中向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