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鄉村振興和農業轉型”記者會。會上,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潘顯政指出,我國對轉基因管理是明確一貫的,要求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安全評價和安全管理,只有通過安全評價后才能獲得安全生產證書。目前,農業部只批準了轉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種植,尚未批準其他轉基因糧食的商品化種植。
潘顯政表示,我國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嚴格遵循“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路線圖,首先是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比如說棉花等,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糧作物。轉基因發展要充分考慮產業的需求,重點解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抗病抗蟲、節水抗旱、高產優質等方面的瓶頸問題。
據了解,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產品投放到市場,轉基因食物帶來的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因此,轉基因技術社會爭議比較大。據了解,有觀點認為,全球轉基因作物規?;瘧靡延馐畮啄?,全世界每年上億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每年數億人群食用轉基因食品,迄今尚未發現確有科學證實的轉基因食用和環境安全問題;但還有部分人擔憂稱,目前對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人類幾十年進食轉基因食物的風險。
“經過科學家安全評價、政府嚴格審批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農業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此前表示,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系,為我國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