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佛山南海區召開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動員大會,發布《佛山市南海區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繼續以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十大重點工程為重要抓手,力爭在2020年創建成功。
“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區是南海建設新都市的應有之義。南海要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城市,抓好食品安全是重要一環。”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表示,南海希望通過大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解決食品安全薄弱問題,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
3年實現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覆蓋率達100%
在動員會上,顧耀輝首先引用一組來自商務部的最新統計數據,說明2018年春節期間佛山美食對“吃貨”的吸引力:從除夕到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為926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0.2%。其中,佛山餐飲類消費交易位列北、上、廣、深之后,排名全國第五。
另一項數據顯示,南海的食品經營單位占全市三成以上。“由此可見,佛山人民、特別是南海人民對‘吃’非常講究,也十分關心和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顧耀輝說,南海要以創建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為契機,努力將南海打造為食品安全之城,為建設新都市增能量、添動力。
按照計劃,南海區將在3年內按節點完成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的創建工作,落實包括基層監管能力提升工程、過程管控效能提升工程等在內的十大重點工程,通過創建實現區、鎮、村居(社區)三級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覆蓋率達到100%。
基層監管能力提升工程位列十大重點工程之首,其要求各鎮街監管機構全部按照標準配備人員、經費、裝備,滿足“四有”要求,同時要加強基層隊伍能力建設和教育培訓等。
南海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南海區食藥監局”)局長范耀洪表示,接下來,南海將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開展食品安全示范街、“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等創建活動,健全從業人員管理制度,規范集中交易市場管理。
全市首創小攤販規范治理方式
“2017年,南海區食藥監局、檢驗檢疫局、農林漁業局、質監局、衛計局以及各鎮街總計投入抽檢經費近1700萬元,增加食品安全抽檢頻次和覆蓋品種。”南海區食安委主任、南海區副區長喬吉飛說,同時,區、鎮兩級共開展監督性抽檢10332批次,合格率94.6%;各有關部門累計開展快檢快篩和風險監測約43.6萬份,平均合格率達98%。
作為佛山市唯一列入“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的試點,南海區探索出多個在全省、全市首創的監管新手段。如,南海在全省率先推行集體聚餐“一建兩創”工作;在全省首創水產品批發市場“聯盟采購、統一檢測、源頭把關”工作經驗;在全市首創小攤販規范治理方式、率先探索智能化大數據分析平臺等。
以南海在全市首創小攤販規范治理方式為例,南海選取里水鎮作為全市首個試點,采取“六個統一”規范管理。目前,南海區共建成食品攤販示范點8個,管理經驗寫入全市指導意見進行推廣。
“未來,南海需不斷提高基層人員食品專業監管的水平和能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現代檢測技術等科技手段提升監管手段。”喬吉飛說。
顧耀輝表示,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南海需進一步突破食品小攤販、小農莊、農村集體聚餐等領域的監管盲點,探索積累有益經驗。同時,緊抓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廣東省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的機遇,南海要著力打造更多亮點品牌項目,保障市民群眾在南海“吃得安全”,南海的食品“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