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云南省衛計委發布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這意味著,紫皮石斛成為繼三七之后又一個可“藥食同源”的植物,同時也有了作為食品開發的合法身份。據悉,該地方標準將于2月19日起實施。
至此,常年制約云南石斛產品發展的食字號審批已經全面打破,雖然尚且只有一個品種“解鎖”,但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是里程碑式的突破。業內普遍解讀為“重大喜事”,勢必撬動紫皮石斛食品加工業規?;l展,可為行業帶來上百億元的增收。
全省7成紫皮石斛在龍陵 4年努力促食品標準出臺
1月19日,云南省衛生計生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吹竭@份文件,龍陵石斛研究所所長趙菊潤說:“懸了4年的心,終于放下了。”為了這份文件的出臺,趙菊潤所在的龍陵石斛研究所跟當地石斛企業“品斛堂”用了近4年時間聯合申報,“反復做實驗、寫報告”。
她透露,該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由省衛計委委托龍陵石斛研究所制定。標準中列明了紫皮石斛的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每日推薦食用量和不適宜人群。這份工作之所以會委托給龍陵石斛研究所來做,是因為全省70%的紫皮石斛在龍陵種植,產業集成度很高,且該研究所具備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技術實力。
對于為何力推該食品安全標準出臺,趙菊潤講了一個讓人惋惜的故事:3年前,普洱市一家紫皮石斛加工企業負責人,聽聞省內將出臺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想搶占先機,遂投入巨額資金購置自動化食品加工生產線,欲待標準一出臺,就向市場推出一款紫皮石斛飲料。“哪知,標準并未準時出臺,該企業一等就是3年,3年間企業面臨資金壓力,但仍苦苦堅持,堅信曙光會到來。”趙菊潤說,現在食品安全標準下來了,可這家企業卻很難再籌到資金東山再起。
她說,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對眾多石斛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塊砸開食品行業的“敲門磚”,多數企業翹首以盼多年。
標準一旦施行 云南或可誕生石斛界“王老吉”
趙菊潤介紹,紫皮石斛是藥用植物石斛的一個品種,其他品種有鐵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釵石斛等,此次僅針對紫皮石斛出臺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故其他石斛品種仍不能被加工成食品售賣。
比如,原來“品斛堂”生產的石斛酒,因當時紫皮石斛尚沒有食品安全標準,企業只能打“擦邊球”,將配料表中的紫皮石斛寫成“仙草”,以模糊概念,產品也不敢大規模在超市柜臺銷售,而一旦有了食品安全標準后,石斛酒便能名正言順地進商場柜臺銷售,對企業無疑是重大利好。
說到未來紫皮石斛進入食品領域后的發展空間,趙菊潤立刻說出“紫皮石斛飲料”。“比如做石斛飲料,畢竟現在國內市場還是空白,一旦做成功,培育出一個‘石斛王老吉’,將會帶來數百億元的產值,可帶動周邊產業協同發展,促進數萬人就業。”
而紫皮石斛除了添加進飲料外,還能添加到酒、面條、糕點、果凍中,發展空間很大。趙菊潤說, 2012年,吉林人參被批準列入了國家新資源食品,此后當地人參種植產業突飛猛進,呈倍速增長,預計2020年,吉林人參產業將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
紫皮石斛產業發展進入新時代 鐵皮石斛國標有望年內出臺
此次,云南省衛計委正式發布紫皮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為紫皮石斛進入食品領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紫皮石斛產業發展進入新時代。這也是繼三七花、莖葉后,批復同意將紫皮石斛作為地方特色食品管理,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根據業內預測,此次標準的發布,將極大地拓寬紫皮石斛產業發展空間,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全產業鏈,有利于發揮紫皮石斛產業更大價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脫貧目標。
據趙菊潤估算,預計到2020年末,紫皮石斛產業總產值將達80億元,農戶增收18億元,到2030年,紫皮石斛產業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農戶增收150億元。雖說是地方標準,不過趙菊潤表示,這絲毫不會影響本土企業生產的紫皮石斛食品(飲料、糕點、面條等)進入省外市場銷售。
記者發稿時,還接到了省內生態專家楊洪斌的電話。他表示,預計鐵皮石斛也有望年內被國家食品司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藥食同源目錄)。楊洪斌說:“紫皮石斛有了地方食品安全標準,未來如果鐵皮石斛也被國家納入藥食同源目錄,制約石斛產業發展的絆腳石被清除后,云南省的石斛產業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紫皮石斛
是以齒瓣石斛為代表的一類蘭科石斛屬植物,是名貴藥用植物石斛的一個品種。齒瓣石斛又名紫皮蘭,為蘭科植物齒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num Paxt.。喜溫暖,濕潤,半陰半陽的環境。
紫皮石斛作為藥食兩用的植物,可以鮮食,也可以經人工搓制加工成紫皮楓斗。此外,紫皮石斛可經過深加工制成飲料、片劑、膠囊劑、沖劑等。
新鮮紫皮石斛
經采集后,簡單保鮮處理的紫皮石斛莖
紫皮石斛干制品
新鮮紫皮石斛經清洗、干燥等工藝制成的紫皮石斛制品,如干條、楓斗、切片、粉等
紫皮石斛的原料應無霉變、無發芽、無蟲蛀、無污染,其生產加工用水應符合相關規定。每日推薦食用量為干品3.6克。嬰幼兒、孕婦、乳母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