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本報報道了《武漢一大型超市開賣“有證”青蛙》的新聞(詳見本報21日第3版),據試點超市惠濟路武商量販介紹,這些“有證”青蛙為人工養殖,進貨渠道為湖北荊州。昨天,記者趕到荊州一家頗具規模的青蛙人工養殖場,對青蛙養殖業進行了深入探訪。
荊州宏偉菜香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老板謝朝宏告訴記者,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看到湖南農民養青蛙致富的消息,決定放棄工作回老家養青蛙。
現在,謝朝宏已擁有兩個養蛙場,占地90畝,年收入過百萬。
青蛙養殖監管非常嚴格
謝朝宏養蛙場旁的簡易辦公室里,墻上顯眼位置掛著幾個重要證件:《湖北省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經營許可證》《湖北省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營業許可證》。
“沒證可不行!”謝朝宏介紹,證件頒發后,每年都要年審,一旦不過關,證件就要被吊銷。
“放苗前要消毒、收成后也要消毒。”謝朝宏說,這樣才能減少疫病,保證存活率。
人工養殖青蛙如何監管?公安縣林業局野保科科長張旭介紹,青蛙的養殖和經營,必須在林業部門辦理“兩證”。青蛙進入市場之前,野保科和森林公安局還會對這些青蛙進行檢查。運輸過程中,會有監管人員抽查,以保證進入市場的是真的人工養殖青蛙。
野生青蛙和人工養殖青蛙如何甄別?張旭說,野生青蛙體形瘦長,肌肉線條明顯。而人工養殖的青蛙,體形肥胖,肚子大。每個執法人員都會進行辨別野生和人工養殖青蛙的培訓。
張旭表示,野生青蛙身上容易攜帶寄生蟲,噴灑的農藥也容易混入體內。而人工養殖的青蛙,大大降低了寄生蟲寄生幾率。
市場尚未完全開放
那么荊州地區人工養殖青蛙的市場狀況如何?
荊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人工養殖青蛙、蛇等屬于特種養殖行業,由林業部門進行審核批準,食藥監、工商、農業等多個部門都有監管責任。荊州人工養殖青蛙的產業已經比較發達,但本地市場流通并不廣泛,銷量并不大,更多的是銷往廣東、浙江等地,只能算是原料基地。
“關鍵是缺乏專業性的檢測,安全性難以證明。”該工作人員介紹,養殖戶只能自己掏點錢,送檢第三方檢測機構。另外,青蛙菜品標準化、大眾化、深加工程度也不高,市場需求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