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廣州進一步擴大活禽經營限制區范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從廣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監測數據顯示,廣州設置活禽經營限制區以來,限制區的環境標本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陽性率顯著低于非限制區。去年冬天到目前,廣州新發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都是在非限制區感染。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生鮮雞營養又安全,呼吁市民們購買生鮮上市的禽類。
擴大活禽經營限制區有利于整體疫情防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接觸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禽類,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徑。從去年冬天到目前廣州出現的禽流感病例,都是來自于非限制區。”廣州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李鐵鋼介紹,此前有的活禽經營限制區和非限制區一街之隔,限制區的市民可以隨意地到非限制區購買活禽,對整體疫情防控形勢不利;而進一步擴大活禽經營限制區范圍后,中心城區的限制區范圍連接成片,有利于活禽市場的管理以及整個城市的疫情防控。
目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在全市11區設置了185個禽類市場監測點,覆蓋了全市所有街鎮。數據顯示,活禽交易限制區的環境樣本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陽性率,比非限制區要低20%。李鐵鋼表示,從疾病防控的角度來說,活禽經營限制區在未來繼續擴大是一個大趨勢。
據了解,按照往年規律,廣州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多發于冬春季節。廣州今年的人感染禽流感高峰已過,近期監測顯示,目前廣州外環境中的禽流感病毒的流行處于低位。
市疾控中心呼吁市民,購買生鮮家禽,處理、烹飪食物時生熟分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假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及時就醫。
專家:生鮮雞營養保存得更好
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監測部主任劉于飛介紹,生鮮雞是指對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屠宰后的雞胴體進行冰水冷鮮、風冷,使雞胴體溫度在1小時內降為0-4℃,然后進行保鮮處理和包裝,并在后續的加工、流通和零售過程中始終保持在0-4℃范圍內的鮮雞肉。
他表示,出于預防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考慮,以生鮮家禽取代活禽是大勢所趨。生鮮雞安全衛生、汁液流失少,質地柔軟有彈性,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可取代活禽。從營養、口感和安全等角度,生鮮雞都值得推崇。營養方面,動物被宰殺后,其營養素含量的變化與保存的溫度和微生物污染狀況有關。溫度越高,營養素的降解破壞越大。室溫下微生物生長繁殖快,也會分解和破壞食物的營養素。溫度在0-4℃或更低溫度時,營養素比較穩定,微生物生長繁殖慢,因此,保存營養好。
至于不少市民關注的“口感”,劉于飛介紹,生鮮雞從宰殺到上市,本地貨源至少需要12個小時,外地貨源大概需要24小時。此時買到的生鮮雞,雞的肉質剛好進入了最適合食用、烹飪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