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一向愛吃冰激凌的市民李女士聽說制作冰激凌要加入十幾種添加劑,怕對身體不好,不敢再買了。那么,食品添加劑真的那么可怕嗎?相關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不一樣,在食品加工中,不超范圍、限量使用添加劑是無害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業內人士常把食品添加劑稱為“食品工業的靈魂”。
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有本質區別 ,應“區別對待”。非法添加物不屬于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都是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主要用于木材加工、涂料、紡織、皮革等行業。蘇丹紅是一種工業染料,常用于溶解劑、機油、蠟和鞋油等產品的染色中。這些物質均被嚴禁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中。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食品添加劑方面的一些問題,大都是由于人為的不當、違規使用引起的。我國對食品添加劑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目前已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1700多種。
食品添加劑會危害健康嗎?相關專家表示,食品添加劑能改善食品的外觀和口感,保持和調節食品的營養價值,有利于防止食品變質,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還有利于食品加工,適應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需要。按照國家標準正確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會影響健康。并且,食品添加劑的安全系數被設定為100倍,也就是說只有在超標100倍以上且長期攝入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造成危害。
專家表示,生活中要想真正避免攝入大量食品添加劑,最好自己購買新鮮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費一些時間,按照傳統的方式,自己動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到商場買東西的時候,要養成翻過來看背面的習慣,以袋裝蔬菜為例,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寫有蔬菜的名字,還有的寫有漂白劑、PH調整劑、抗氧化劑等添加劑的名稱,這樣就能夠挑選到安全性高的食品。盡量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以米飯為例,自己買米用家里的電飯煲做飯,添加劑為零;而要加工成食物或飯團,需要加進調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等添加劑。如果實在沒有時間自己做飯,又不想輕易地依賴飯團或速凍品,那就選擇裝在袋子里的米飯,再花點時間自己稍做加工。對那些價格特別便宜、顏色漂亮的食品,要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