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為50歲中年女性,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因“左下肢疼痛麻木2月,加重1周”入院。查體見腰椎活動受限,左下肢沿坐骨神經走行區(qū)域(大腿后側、小腿后側及足底)壓痛及感覺麻木。腰椎MRI顯示L4/5左旁中央型及L5/S1中央型椎間盤突出,伴椎管及側隱窩狹窄(左側為著)。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伴坐骨神經痛。經保守治療無效后,由我院骨科二區(qū)(脊柱外科)張哉炯主任團隊行經皮后路椎間孔鏡下L4/5椎間盤髓核射頻摘除術。術后患者癥狀顯著緩解,恢復良好。
病癥判定:層層遞進,精準定位
病史與誘因: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常從事重體力勞動、長期久坐或有腰部外傷史,像李女士(化名)這樣的50歲體力勞動者,腰椎長期承受較大壓力,屬于高發(fā)人群。
典型癥狀:以腰腿疼痛、麻木為主要表現(xiàn),疼痛可沿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或足底放射,常伴有行走困難。李女士左下肢大腿后側、小腿后側、足底疼痛麻木明顯,且休息后不緩解,符合典型癥狀。
查體結果:腰椎生理彎曲可能改變,腰部肌肉緊張,有壓痛,腰部活動受限,受累下肢可能出現(xiàn)感覺麻木、壓痛等。李女士的查體情況與這些表現(xiàn)相符。
輔助檢查:腰椎磁共振是重要的檢查手段,可清晰顯示椎間盤變性、膨出或突出,以及是否壓迫硬脊膜囊、椎管、側隱窩及椎間孔等。李女士的腰椎磁共振顯示L4/5、L5/S1椎間盤存在變性、膨出并突出,且有相應的壓迫情況,為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jù)。
術前&術后
針對性治療:微創(chuàng)技術,解除痛苦
結合李女士的病情,張哉炯主任團隊經過詳細評估,為其制定了精準的治療方案——微創(chuàng)經皮后路椎間孔鏡下L4/5椎間盤髓核射頻摘除術。
該術式是一種先進的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手術通過椎間孔鏡,在高清視野下精準定位突出的髓核組織,利用射頻技術將其摘除,從而解除對神經的壓迫,緩解疼痛麻木等癥狀。
李女士的手術歷時2小時,過程順利。術后當天,她的左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便明顯緩解,腰部傷口僅有輕度疼痛,夜間睡眠正常。術后第1天,左下肢輕度脹痛較前顯著減輕,已能自如臥床翻身活動,且無下肢麻木及乏力等不適。
個體化治療與康復管理
針對患者體力勞動背景及椎間盤退變特點,團隊制定階段性康復計劃:術后短期:臥床休息結合消腫、營養(yǎng)神經藥物治療;中期:循序漸進的腰背肌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法)、康復理療;長期:避免負重及劇烈運動,定期復查(建議3個月后返院評估)。
得益于精準的術前評估(癥狀-影像-體征三聯(lián)驗證)與微創(chuàng)技術的合理應用。經皮椎間孔鏡技術作為脊柱外科的核心微創(chuàng)術式,尤其適用于單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性癥狀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