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由體檢發現的高尿酸血癥逐步增多,目前已成為第二大代謝性疾病。由不良生活方式、代謝綜合征(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導致兒童及青少年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明顯增加。
近日,長沙大一學生小劉(化名),右踝關節腫痛2個多月,以為是扭傷了,便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診。
檢查發現,小劉右踝關節軟組織廣泛水腫,踝關節骨頭也有問題。此外,血尿酸值很高,遠遠超過正常值范圍。詳細詢問病史得知,小劉肥胖,愛吃肉、海鮮,經常喝飲料,缺少運動。結合臨床病史和血尿酸值,考慮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經過積極治療,癥狀得到了明顯好轉。
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陳丹丹介紹,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 微摩爾/升,就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尿酸產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如果有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者排泄減少的因素,就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癥,血尿酸過高,會產生單鈉尿酸鹽晶體,就可直接附著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從而引起痛風的發作。
痛風,即痛風性關節炎,青年男性更多見,第一跖趾關節是好發部位,踝、足背、膝等關節也可發生。發作關節處常出現紅、腫、熱、痛等臨床癥狀,起病比較急。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檢查出痛風?放射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張偉介紹,除了查血尿酸值以外,X線、雙能CT和MRI檢查都可以有異常的發現。比如部分痛風患者在X線片上可以看到關節處的痛風結節和骨質破壞。雙能CT可以用不同顏色標識發現關節周圍的尿酸鹽結晶,也可同時看到骨質破壞。MRI檢查既能發現軟組織異常改變,也能發現骨質的異常。
陳丹丹介紹,高尿酸血癥、痛風的發生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極為重要。多吃蔬菜、牛奶,多喝水,都可促進尿酸的排泄,少吃動物內臟、生冷海鮮,少喝酒,做菜需要少鹽少油。
專家進一步提醒,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導致多個靶器官的損傷,可能影響預期壽命。因此,如果發現有高尿酸血癥,需要定期監測血尿酸值,調整飲食習慣,必要時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做好靶器官損害監測,及時處理相關合并癥。
通訊員周小玲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