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曹洋
通訊員 王慧文
近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腎病內科成功開展了首例彩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瘺狹窄的球囊擴張術,為一名血液透析患者打通了“生命線”。
88歲的鄧婆婆(化姓)是一位尿毒癥患者,維持透析已有6年,現每周透析2次。1月前,鄧婆婆發現動靜脈內瘺流量不佳,血流量最高只能達160毫升/分鐘,靜脈壓升高,不能達到充分透析的效果。入院后檢查,內瘺彩超提示老人左側橈動脈頭靜脈端側吻合術后,肱動脈流量正常,距吻合口1cm處頭靜脈管徑狹窄,管徑內徑不到2毫米,吻合口遠心段橈動脈呈離心血流,為動靜脈內瘺狹窄。
“對于血透患者而言,內瘺等同于生命線?!碧┛低瑵ㄎ錆h)醫院腎病內科主任彭家清介紹,良好的血透通路是進行血液透析的基石,然而隨著動靜脈內瘺使用壽命的延長,經過長期的反復穿刺使用,加之大部分尿毒癥患者自身血管條件不佳,使得內瘺的并發癥也逐漸增多,如狹窄、血栓、假性動脈瘤、感染等。血管狹窄是內瘺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造成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最終喪失功能的主要原因。
彭家清主任解釋,一旦出現狹窄狀況,患者在血透時通常會出現血流量不足、靜脈壓升高、透析不充分等問題。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可能導致內瘺血栓形成進而閉塞,嚴重者往往需要切開取栓甚至重新建立內瘺,這極大地增加了血透患者的痛苦和經濟壓力,同時寶貴的血管資源也會進一步減少。
因此,為了保護鄧婆婆珍貴的血管資源,避免二次手術風險,經過腎病內科專家的精準評估,決定采用超聲引導下內瘺血管狹窄球囊擴張術(PTA)進行治療。
在經過與鄧婆婆的充分溝通后,副主任醫師沈俊主刀為其手術,在超聲引導下使用球囊在血管狹窄處反復擴張,耗時1小時,手術過程順利。通過球囊擴張,內瘺管腔狹窄段逐漸恢復通暢,術后B超評估顯示,鄧婆婆狹窄段血管擴張狀況良好、管腔內徑達到3毫米左右,檢查內瘺血管及震顫顯著減弱。術后問及感受,鄧婆婆高興地說,“手術過程一點都不痛,感覺很好!”。
術后第二天,鄧婆婆便應用內瘺進行血液透析,血流量達到220毫升/分鐘,流量穩定,靜脈壓正常,透析效果明顯提升,比以往更加充分。
據彭家清主任介紹,動靜脈內瘺球囊擴張術(PTA)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血管,置入導絲,沿導絲將球囊輸送至血管狹窄病變處,然后使用壓力泵打開球囊,將狹窄的病變擴張開的過程。PTA技術不僅能夠擴張狹窄病變,還能夠重新開通閉塞的病變以及去除血栓等,其具有創傷小、術后短期即可使用、可反復進行、安全簡單等諸多優勢,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自身血管資源的損耗。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掃碼加入新聞內科交流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