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9月3日訊(通訊員申琳琳記者朱鼎兆)“從下巴到頭頂來回竄著疼!有時候疼得真想死,我都怕別人說我噓!”“老婆細心,她把我每次疼的時間和時長記下來,之前一天疼20幾次,差不多一小時發作一次,你說這要不要命!”近日,51歲的趙先生在外跑長途時突發疼痛,待病情稍稍穩定,立即返程回淮,回家后,細心的妻子從7月31日開始記錄他疼痛的次數和時長,不想卻生動地記錄下了趙先生22天、188次疼痛與康復的歷程。這個讓他疼到“想死”的罪魁禍首就是疼痛界公認的人類三大頂級疼痛之一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今年7月18日,長途貨車司機趙先生交付完貨物后,覺得右臉疼痛,他以為是開車勞累神經痛,休息一天就好了,并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第二天,趙先生臉上起了水泡,繼而發起了高燒,他急忙到當地醫院就診,確診為“帶狀皰疹”,醫院給予了抗病毒輸液治療。隨后,趙先生又在當地朋友的介紹下用了一些“土方法”,待病情稍稍穩定,便急忙開車返淮。
通過積極治療,7月31日,趙先生右臉的皰疹終于全部消退。然而,右臉時不時發作的疼痛反而一天比一天嚴重,他來到淮安市區某醫院就診后得知,這是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醫生開了營養神經、止疼的西藥口服治療。
沒想到,口服的4種止疼藥根本“壓不住疼”,趙先生的右臉一天要疼23次,有時甚至會持續疼上5分鐘,這讓趙先生無法安穩度過“每一小時”。
家里人也趕緊從網上查找治療方法,打算帶他去上海找名醫看看,“把一個大男人疼到喊媽媽,這得有多疼啊!”趙先生的妻子話語中充滿了心疼。可是上海的醫院掛號最快也要到8月中旬才能看上,“總不能讓他在家再這樣疼上十幾天啊!”趙先生的妻子多方打聽后,決定到淮安市中醫院試試中醫。
8月5日,趙先生找到了淮安市中醫院康復科主任、主任中醫師蔣同伯,蔣同伯發現患者右側頭面部從下巴到頭頂有明顯色素沉著,局部輕觸可誘發疼痛伴患側肌肉抽動,考慮到患者目前疼痛劇烈,需系統治療,便收治入院。
入院了解病情時發現患者有二十余年的吸煙史,患病期間煙也沒停過,蔣同伯要求患者戒煙,因為煙中的有害物質刺激性強,抽煙會導致皮膚疼痛更加嚴重。“原來是這樣啊!我說我這一抽煙,這疼痛就加重了!”趙先生在知道吸煙會加重病情后,果斷選擇了戒煙。
據蔣同伯介紹,帶狀皰疹,在中醫診斷中稱為“纏腰火丹”,俗稱“蛇串瘡”,大多由火毒,濕熱等引起。抽煙,如同艾灸、火療等,在發病初期、中期,熱毒未除時,一般不宜使用。如有寒濕,須通過灸下焦穴位以引火下行。
入院第5天,趙先生的疼痛發作次數猛降到5次/日,每次發作時間約為3-4分鐘。
入院第14天,趙先生的疼痛發作次數為1次/日,已經能睡整夜的覺了,夜間未出現疼痛。
8月21日之后,趙先生未再出現疼痛癥狀。
8月27日,趙先生康復出院。
蔣同伯介紹,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指皰疹的皮膚損害已完全消退,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可持續數月至數十年不等,且疼痛晝夜均存在,常發生在老年人、體質虛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除了疼痛外,還常伴情感、睡眠及生活質量的障礙。西醫治療以抗病毒、止痛、營養神經等治療為主。單純西醫治療具有局限性,常聯合中醫效果顯著。
中醫辨證將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分為氣滯血瘀、脾虛濕蘊、陰虛火旺、肝膽濕熱等幾個證型。
具體的治療如下:
①針對氣滯血瘀型的患者一般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常用的中藥方劑比如血府逐瘀湯加減進行治療。
②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在治療上主要以益氣健脾,祛濕止痛為主,常用方劑比如參苓白術散加減等。
③陰虛火旺證,宜滋補肝腎、養陰止痛,常選用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來進行治療。
④肝膽濕熱型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以清利濕熱、解毒止痛為主,可以選擇瓜蔞紅花湯、龍膽瀉肝湯加減來進行治療。
針灸治療
針灸以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以達通則愈,通則不痛之目的。針灸主要選取的穴位有阿是穴(圍刺/散刺)、華佗夾脊穴等主要穴位,以及辨證分型,如肝經郁熱予行間穴、大敦穴等,瘀血阻絡予血海穴、三陰交等配伍。加強鎮痛作用,有利于病變組織迅速恢復,從而促使皮損痊愈,疼痛消除。
火罐治療
借助熱力排除其中空氣,使其吸著于皮膚,而造成淤血,從而祛散邪氣,活血止痛的一種療法。火罐治療一般與刺血療法相配合,在皮疹處用三棱針點刺放血,用閃火法拔罐,每周2次,每次10分鐘。
校對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