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0月17日訊10月17日是重陽節。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健康問題也亟需更多關注。據湖北省癌癥登記年報統計,60%的惡性腫瘤發生在60歲及以上人群,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第一殺手。
10月17日上午10時,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腫瘤中心牽頭組織的防癌科普教育宣傳活動走進古田東方花城社區,為近百名社區居民提供了老年健康咨詢。
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袁響林教授談到:“2018中國癌癥登記年報統計顯示,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步增加,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腫瘤高發人群,80歲左右達到發病高峰。目前我國老年人惡性腫瘤死亡率排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另外,老年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高發人群。年齡越大越易患腫瘤,我們要警惕老年癌癥,不要被老年病掩蓋!”
現場,腫瘤專家談到了老年腫瘤的特點以及老年人防癌需要注意的問題。中老年人易患腫瘤,首先與腫瘤的病因和其生物學特點有關。腫瘤的形成常常是多年的慢性刺激和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的結果,是個較長期的過程,一般腫瘤的潛伏期長達10-30年。年齡越大,接觸致癌因子時間越長,其中大部分是化學性致癌因素。此外,步入老年以后,隨著全身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統功能的減退,人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和清除作用降低,比年輕人更容易受到各種外界致癌因素的影響,使得腫瘤有機會發生和發展。
由于老年人疾病很多,而這些疾病的許多癥狀與腫瘤表現比較類似,所以老年人腫瘤容易被誤診為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腫瘤可表現為關節疼痛和骨質疏松,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退行性關節炎或風濕病;顱內腫瘤可表現為頭痛、頭暈、偏癱,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人的中風。
袁響林教授提醒,老年人最好能定期檢查身體,早期發現潛在的腫瘤病灶。癌癥的常見早期預警信號包括:持續性聲嘶、干咳、痰中帶血;消瘦、貧血或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吞咽困難,胸骨后不適感;頭痛、耳鳴、聽力下降、鼻咽分泌物帶血;無痛性血尿;身體表淺部位出現異常腫塊;體表黑痣或疣色澤改變和增大;皮膚粘膜潰瘍不愈;不明原因的發熱;不規則、不正常陰道出血。(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李韻熙 姜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