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1日訊 “藥的成分里面有蟑螂,這能吃嗎?”患者劉先生拿著醫院開的口服藥前去詢問,讓他意外的是,這類提取物的確可做藥材。
兩周前,劉先生吃炸春卷時不小心燙傷舌頭,一直未見好轉,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口腔科就診,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虞清檢查后,為他開了一種口服溶液,囑其含服。回家后,劉先生發現說明書上的成分提及“美洲大蠊提取物”,上網搜索讓他嚇了一跳,美洲大蠊就是大家口中的蟑螂。帶著疑問,劉先生找到醫生求解。
蟑螂真的可以治病么?武漢市第四醫院藥學部主任宋紅萍介紹,蟑螂種類眾多,目前發現的就有約 6000種,平日常看到的蟑螂是“德國小蠊”,會攜帶病菌、污染環境,是世界級衛生害蟲,也是最難滅殺的蟑螂種類。但從中醫角度來說,蟑螂是不可多得的藥材。
“美洲大蠊”就屬于傳統中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其“ 主瘀血,癥堅,寒熱,下氣,利血脈”,自古民間就有將其用于抗炎、治療外傷等病的歷史。傳統中醫認為,美洲大蠊性寒、味咸, 能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腫,可用于治療兒童疳積、扁桃腺炎、身體包塊、癰瘡腫痛和蜈蚣、毒蛇咬傷等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美洲大蠊提取物能抑制胃癌、鼻咽癌、肺癌、卵巢癌等腫瘤細胞的生長,還可調節免疫,促進毛發生長,抗炎鎮痛,促進組織修復,且其腦部的神經系統組織在不破壞正常細胞的前提下可消滅90%的超級細菌或腸病毒。
宋紅萍看過劉先生的用藥后說,由美洲大蠊干燥蟲體乙醇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藥可抗炎、消腫、促進細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組織增長,加速病損組織修復,加快壞死組織脫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內服可用于治療胃潰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外用可用于修復外傷、燒燙傷、濕疹、褥瘡等創面。用作中藥材原料的美洲大蠊不是平常看到的“小強”,而是在經認證符合中藥材原料規范化養殖的基地中被培育長大,養殖過程嚴格監控以確保安全和藥效。(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劉立 實習生侯雅欣 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