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7日訊 高考結束后,在經歷了長時間緊張的復習備考階段之后,終于可以好好放松下了。近期武漢市各大公共運動場所內的體鍛運動人氣暴漲,特別是在籃球館、足球場上,到處可以看到剛剛結束高考的考生們矯健的身姿。而在釋放壓力的同時,因為運動受傷的學生越來越多。最近一周,在武漢市第四醫院骨科門診每天至少接診5~6位這類學生。
剛參加完高考的小張,16日剛看完世界杯就想著和同學來一場五對五足球賽,比賽剛開始不到5分鐘,小張接到傳球準備轉身射門,右腿向內旋轉后用力射門,球進了可膝蓋卻疼得走不了路。隨后同學將他送到醫院,進行磁共振檢查后發現,小張半月板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就在當天,也是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小曾和一群好友打籃球時,不慎扭傷左踝,當即左踝又腫又痛,開始沒有太在意,繼續強忍著疼痛運動了下,晚上發現左踝更加腫痛,難以忍受,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骨科檢查,接診醫生檢查后發現小張同學的左側外踝撕脫性骨折,伴有韌帶損傷。給予石膏托外固定制動,并囑托定期復查。這一個暑假肯定是要在康復恢復中度過了。小張知道后后悔不已,本來已經計劃好了高考后好好放松下,學游泳、外出旅游、考駕照……這一下子全部泡湯了。
該院骨科門診王威醫師介紹,高考后這幾天,特別是最近一周,這類考后運動性損傷數量激增,每天至少可以碰到五六個,這些損傷包括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脫臼以及骨折等。大多出現在打籃球、踢足球、玩滑板等劇烈對抗性或高風險運動中。
“這類損傷的原因有幾類共同因素。”王威介紹,一方面他們平日很少鍛煉,體能難以跟上,韌帶肌肉等組織貿然用力后很容易導致關節不穩、摔跤及損傷。另外他們忽略了當天運動前的熱身活動。開始運動之前,身體機能不會在一開始到達頂峰,所以需要用熱身來調整運動,以較輕的運動量把肢體肌肉充分活動開,還可使運動效率最大化,而降低受傷的幾率。如果沒有熱身就興致勃勃地上場,此時肌肉確是松弛的,很容易受傷。另外大家忽略了運動的潛在危險。比如好久沒有打球了一直躍躍欲試,而此時往往心態準備不足,動作不熟,機體體能也非最佳,忘記了運動是有競爭性的,比賽是有對抗性的,很容易一下子興奮突破了自己的體能,超過了自己的能耐,這時發生運動性損傷幾率很高。(記者伍偉 通訊員王威 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