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第六醫院發出的撤銷門診輸液室公告 通訊員袁莉 攝
長江網訊(長江日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袁莉 劉望 喻锎 譙玲玲)14日,市第六醫院正式叫停“門診成人輸液”,成為武漢第三家下“限針令”的醫院。15日,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武漢首家叫停門診輸液的醫院發現,雖然輸液停了,但是并沒有影響門診量。
2016年9月起,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先后啟動“關閉門診成人輸液室”計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藥理學專家曾繁典教授告訴記者,靜脈輸液是一種創傷性治療。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必須較快達到高濃度等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靜脈輸液。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市第六醫院院長郭洪表示,此舉除了嚴格規范抗生素的使用、降低醫療風險,還可以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的上漲,切實為患者“減負”。
據武漢多家醫院門診輸液室統計,在門診輸液的患者中,近四成患的是感冒和咳嗽。其中五成患者并未受到細菌感染,是自己主動要求輸液的,理由是“好得快”。而對于“限針”,幾乎所有醫生都表示贊成。“關閉門診成人輸液室就是想改變市民的用藥習慣和理念,保障用藥安全”。
施行“限針”一年多來,醫院目前情況如何?“取消門診輸液以后,輸液量減少,而門診患者卻在不斷增加”。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瑤提供的數據顯示,該院2015年門診量231.49萬人次,門急診輸液149579人次;2016年門診量250.14萬人次,門急診輸液115568人次;2017年門診量262.81萬人次,門急診輸液不到7萬人次。
急診醫學科護士袁琪說:“不少患者的就醫用藥理念在悄然改變。80多歲的黃奶奶是急診醫學科的‘老病號’,以前一感冒、發燒就要打針,現在知道只有血象過高有感染時才需要輸液。”
醫院并非單純地下“限針令”,而是多舉措并行來控制抗生素濫用:通過處方事前智能審核系統,對臨床用藥進行實時監控;藥學部配備的專職臨床藥師深入科室,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并現場督導;科室主任每月對醫生處方進行抽查,對濫用抗菌藥物的行為進行重罰;各科室均與醫院簽訂藥占比及抗菌藥物指標,觸“紅線”者取消處方權。
據了解,叫停門診輸液后,市第一醫院門診藥占比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門診藥占比45.25%(含西藥、中成藥、中草藥及自制藥),2017年降至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