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暢、通訊員王晴)“企業數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9月10日下午4時2分,當躍動的數字定格在100萬,緊盯屏幕的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登記注冊處的同事們擊掌慶祝。
“辦證估計要花一天時間,結果不到一小時。”次日上午,中冶南方柯瑞(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軍親自來到光谷政務服務中心D18窗口,接過嶄新的營業執照。
“全程線上審批,窗口熱情解答指導,沒讓我們跑一次腿,注冊沒花一分錢。”王軍稱贊說。作為來漢定居16年的安徽人,他對武漢營商環境的變化印象深刻。這家高新企業注冊資金4000萬元,將專注于100余項專利在工業循環利用領域的大規模運用,新公司銷售收入今年有望達2個億。
經營主體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細胞,主要分為企業與個體工商戶,是衡量經濟活力的重要標志。2023年年底,武漢經營主體首次突破200萬戶;2024年,武漢新增經營主體和企業雙雙進入快車道。
截至7月底,全市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總量達224.11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五,較去年底提升一位。新登記企業14.3萬戶,日均新增企業500余戶,同比增加44.57%,增速排名全國大城市首位。不僅為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支撐,也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底氣和韌性所在。
“8年前,武漢市企業數量38.12萬戶,4年前達到61.01萬戶,增長趨勢越來越快。”武漢市企業登記大數據平臺上,一條昂揚的統計曲線勾勒出“硬核”成績單。據統計,最能反映成色的上市公司在武漢達到107家,體現科創屬性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09家,高新技術企業15323家,形成了優質企業梯次成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