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樓宇,既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新高地”,也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大舞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期間強調,要走進樓宇、凝聚黨員、服務白領,不斷增強黨組織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近年來,武漢市武昌區深耕樓宇黨建工作,通過強化陣地建設、優化服務保障和推動建章立制,全區實現50座甲級商務樓宇黨建全覆蓋,推動37個樓宇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把“最活躍地帶”打造成“最堅強陣地”,走出一條黨建工作與樓宇經濟發展同向發力、雙向共贏的新路子。
時下,在武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活力四射,處處洋溢著拼搏奮進的氣息。該區通過打出建強陣地、優化服務、營造生態“組合拳”,用心用情栽好樓宇商圈“梧桐樹”,引來四方優質企業“金鳳凰”,進而匯聚成促進武昌區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全區新增商務樓宇22座、樓宇稅收增長10.61%,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天際線”正在不斷向上生長、向外破圈。
強化陣地建設,打造堅強有力“戰斗堡壘”。做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是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的重要一環。商務樓宇企業較多,“兩企三新”以零散黨員為主,規模集群效應較難形成……如何號召黨員主動亮身份,激發企業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擴大樓宇黨建“朋友圈”?首先要抓好陣地建設這一關鍵點。出臺《武昌區甲級商務樓宇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持續提升全區127座商務樓宇黨建覆蓋質效,搭建全區商務樓宇協商議事、交流互動、溝通協作的平臺;打造“3+1”集聚區黨建工作格局,開展“品質樓宇 共同締造”行動,推動13個區直部門組團開展“政務服務直通車”,在7個樓宇推廣“黨建+招商”共享中心建設模式,促進商圈樓宇黨建融合發展……通過織密“樓宇黨建”網絡,武昌區推動多資源主體形成互助、互補、互動,讓“陌生人社會”轉變為樓宇的“新鄰里”關系,黨建優勢在樓宇商圈得到充分發揮。
優化服務保障,有力提升企業“幸福指數”。企業是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細胞”,通過精準服務給企業加“養料”,可有效盤活樓宇“一池春水”。近年來,武昌區持續深化“黨建+服務”,將黨建工作嵌入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經絡,通過樓宇“善治理”激發發展動能,為樓宇內的白領以及黨員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溫暖與關愛。一方面,扎實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活動,收集企業和員工最真實的訴求,與“集聚區綜合黨委十件實事”和“紅領辦實事”活動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黨組織和企業職工之間架起“連心橋”。另一方面,圍繞樓宇商圈中呼聲最強烈的就餐難、托管難、停車難等問題,通過企業眾籌、單位帶建、社區共建等方式,共建6個白領食堂、12個樓宇托管班、1600余個共享車位。在發動各方共同解決急難愁盼的過程中,武昌不斷塑造著樓宇黨建軟實力,以“有溫度”的黨建將發展的“活躍地帶”打造成黨建“聚能環”。
推動建章立制,完善樓宇商圈“治理體系”。樓宇黨建不僅是黨建工作的新領域,更是推動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近年來,武昌區將“樓宇黨建”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著力點,深入推進全職黨建指導員、紅領驛站等特色工作進樓宇,持續創新樓宇商圈黨組織作用發揮載體,在參與治理、促進發展中彰顯組織優勢。比如,中南路街立足“空間共同體、精神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三個維度,堅持“黨建、經濟、治理”一盤棋,多元共建“黨建+招商”共享中心,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創;積玉橋街從強化組織黨建常態高效、主體服務多元融合、互融互促工作形成合力三個方面入手,打造商務樓宇“紅色引擎”,為完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從抓實建章立制入手,武昌區不斷織密城市黨建網絡,推動樓宇(商圈)黨建工作從“建組織、強功能、優服務”邁向“善治理、促發展”新階段,營造出共建共治共贏的和諧樓宇生態圈。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康(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