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汪訓前 陶忠輝 方桐
9月7日,應城市大富水河左岸老鐵路橋南取水口,泵站電機轟鳴,河水順著地埋管道被送往3.2公里外的新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水表實時顯示取水量,并通過在線計量設備及時傳輸至水利等監管部門。
新都化工是應城工業用水大戶,每年從大富水河取水1700萬立方米,每立方米0.15元,年上繳水費255萬元。
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2013年新都化工向當地水利部門申領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獲得取水權。
此時,水資源作為一種公共資源,變成企業私有資產。
2016年水利部印發《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區域水權交易、取水權交易等實施細則,旨在促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水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是完善水權交易制度的關鍵一環。
2024年,我國開始試點取水權不動產登記。湖北成為兩個試點省份之一,選擇應城等十地開展試點。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副局長劉良莉介紹,取水權不動產登記可以明晰產權,保障取水權人對水資源使用的權利,促進水資源節約利用,有利于水權交易制度完善,推動取水權轉讓交易、抵押融資,幫助取水權人緩解融資難。
6月4日,新都化工獲得應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頒發的湖北省首本取水權不動產權證書,證書標明取水量、水源類型、使用期限、不動產單元號等多項取水權信息。
湖北觀濤律師事務所法律專家楊大洲稱,取水權是我國《民法典》規定的一項使用收益物權,在取得不動產登記后,它同探礦權、采礦權一樣受到法律保護,可用于抵押貸款和轉讓交易。
至此,新都化工取水權有了新身份,變成可抵押資產。
6月5日,湖北銀行孝感分行到新都化工開展上門服務,尋求取水權抵押貸款業務合作。8月29日,新都化工用取水權不動產權證作為抵押物,在應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完成抵押登記,30日,湖北銀行應城支行對新都化工發放取水權抵押貸款1000萬元。
這是全國首筆取水權抵押貸款業務。因為一張證書,資產變資本,“企業不敢貸、銀行不敢放”的難題迎刃而解。
我省將取水權不動產登記列入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建設清單,構建權責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的登記流程,推動抵押融資。目前我省共頒發取水權不動產權證書24本,其中6家公司已辦理抵押貸款業務。劉良莉透露,我省將總結首批取水權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經驗,逐步在全省推廣。
水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后,水資源變成水資產,抵押貸款后又成為可用資金。一項改革,使企業多出一筆經濟賬,更交出一筆生態賬。
“取水權登記后,公司取水量鎖定,不能超過規定值,否則就違規用水。這迫使企業必須節約用水。”新都化工行政總監謝建偉介紹,公司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水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約用水五六百萬立方米,約占規定取水量30%—40%。富余出來的水可通過水權交易市場售賣,獲取額外收益。
目前中國水權交易所設在北京,2023年湖北完成首筆水權交易,交易量1000萬立方米,成交額100萬元。